【對話後浪】走進科學-你以為他們只是科研上的王者,結果他們啥都是王者

Group of friends enjoying a meal in a pub.

A comida de pub é também muito popular entre os australianos. Source: Getty Images/SolStock

SBS全新談話類節目《對話後浪》,傾聽普通人的煩惱,了解普通人的歡樂,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每週五早上八點十五分。本期話題:走進科學-你以為他們只是科研上的王者,結果他們啥都是王者


我們完全沒想到姚老師竟然是這樣的姚老師,作為澳大利亞人工智能領域優秀的女科學家,我們的姚麗娜老師還曾經是被父母領著把文科戶口轉成理科戶口的文藝青年。可以大膽的假設一下,如果沒有被轉到理科班,不排除也許在桐華的《步步驚心》之前,我們可能會先讀到或看到由姚麗娜老師撰寫或編劇的另一類穿越題材。與爽朗的戲稱自己噹年典型“中二”的姚麗娜老師相比,在第一集就對主持人謝欣構成了足夠震慴力,還被謝欣形容長了一張標準“班主任”面相的陰志宏老師,同樣也是來自澳大利亞人工智能領域的優秀年輕科學家,那“班主任”如果噹年沒有選擇走進科學,他多半又會考慮進入哪個領域或者從事怎樣的研究呢?聽完陰老師的分享,我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優秀的人,不管選擇進入哪一個領域,他的一切品質和習慣都不會影響他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優秀人才,無論是不是從事科研工作,成功或更成功其實就在前面等著他們。

從小就向往軍隊生活的汪博士,喜歡迷彩服、軍大衣,在貌似想成長為一名軍人的夢想背後,往深裡再扎下去一點,或許我們更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潛在的對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嚴格要求。所以,汪博士才會在每天面對著大數據研究工作之餘,苦其心志的同時還能兼顧勞其筋骨,把瘦是瘦有肌肉的大白話在現實生活中證明給了我們大家。早起、早操、晨練,在很多向我們這樣的起床特困戶眼裡,這樣的生活對人家汪博士來說壓根就不是事兒。而這樣的自律,對他如今堅持坐得住冷板凳搞科研必定是助力無限。知識永遠都是力量,而力量歸根結底就是控制。汪博士一句話直中靶心:這些習慣,我們在高中時就已經養成了。

來自麥考瑞大學的“潮人”老師姚珺同樣興趣廣泛,畢業於上海大名鼎鼎的“上中”的他,學習顏值潮流,哪一樣都沒有拉下,宛如晉江文學裡走出的大男主。籃球、足、球馬拉松,在走在時尚前沿的同時還踏著最健康的生活節奏一往無前。而遠在達爾文一所大學任教的王皓老師說,如果不是從事生物研究,他會選擇去說相聲。這麼看來,這個走近科學系列從喜歡寫穿越文的姚麗娜老師到希望成為許知遠的陰志宏老師,再加上王皓老師,突然有了一種集齊了“曲苑雜罈”的感覺。科學家對商業行為會排斥嗎?在科研與商業領域互相切換又有什麼不同感受呢?歡迎收聽本期對話後浪-走進科學之,你以為他們只是科研上的王者,結果他們啥都是王者。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 )

請在關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聞。

歡迎收聽澳大利亞最親民的中文聊天類節目-《對話後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