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澳大利亞機構(Clean up Australia)主席畢普·齊爾南( Pip Kiernan)表示,儘管大多數澳大利亞人都認識到回收利用垃圾的重要性,但許多人不太清楚什麼是可以回收的垃圾,什麼又是不能回收的垃圾。
“今年最近的一項研究髮現,有89% 的人認為這很重要,但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在我們放入回收箱的內容方面做得對,所以還有改進的餘地。”
將錯誤的物品放入回收箱或裝在袋子裡會“污染”其餘的可回收物品,讓整個垃圾箱的東西都不得不被裝載到垃圾填埋場。
研究表明,許多人將物品放入可回收箱,即使他們不確定這些物品是否可回收。
這被稱為“願望循環”,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們犯的常見錯誤是我們認為,哦,我希望這些東西可以回收,我要把它放進去可回收的垃圾箱。所以,人們把像紙巾,廚房毛巾、還有尿布這樣的紡織品放在可回收垃圾箱裡面,這些物品會污染了那些本可以回收的垃圾,造成整箱垃圾都不能被回收。電池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污染物,它們不應該被丟進可回收垃圾箱。”

Mother and son sorting plastic waste. (Representative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Jessie Casson
與噹地市政府核實您所在地區可以回收的物品是什麼非常重要,因為關於回收的規則不僅在州和領地之間有所不同,而且在市政區域之間也有所不同。這使得在全國範圍內教育澳大利亞人此類信息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
Cleanaway機構的Greenius 等免費在線工具可以提供關於您噹地的垃圾回收政策的說明。
但我們都應該遵循的一個共同規則是,只將松散、榦凈、榦燥的可回收物放入路邊的回收箱。將這些可回收物視為可以重新被利用的資源。
“例如,不要將可回收物品放入塑料袋中。他們被放進去的時候必鬚是榦凈和榦燥的。例如,如果您考慮放一個瓶子進去可回收垃圾箱,我們需要從那裡取出任何固體食物或任何液體,將金屬蓋與玻璃分開,然後將這些物品分彆放入垃圾箱。如果是紙板,則需要清潔榦燥,因此如果是油膩的紙板,則不要放入回收箱,需要放進一般的垃圾箱。”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一件物品是否可回收呢?
澳大利亞回收標籤 (ARL) 於2018年推出,明確說明包裝的哪些組件可以回收。
齊爾南女士解釋說,這通常需要人們分離一些部件,例如把蓋子、蓋子和塑料套分開。
“這為我們作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因此通常有一些規則,例如您在洗衣店中使用的用於預先去除污漬的噴霧劑,例如,其中一些此類產品,噴嘴本身可能不可回收,但瓶子可以。如果它上面有澳大利亞回收標籤,標籤會給你指導,你會知道在這些物品進入回收箱之前將它們分開。”
如果某件物品上面沒有ARL標籤 ,併且您不確定它是否可回收,請將其放在回收箱之外,這樣它就不會污染其他良好的回收物。

Reusing and repurposing, the way of the future Source: Getty Images/Su Arslanoglu
雖然諸如軟塑料之類的物品不能通過您的路邊回收箱回收,但它們仍然是可回收的。但要這樣做,您必鬚將它們帶到全國指定的回收點。
十多年來,REDcycle 一直在提供回收和再利用軟塑料的方法。他們在全國有1900多個回收點,包括所有主要超市。
瑞貝卡·格雷格洪(Rebecca Gleghorn)是RED Group的營銷和傳播經理。
“每天有400萬件軟塑料被送回 REDcycle 垃圾箱。每件物品的平均重量是4克,而全國每天從垃圾填埋場轉移了16000公斤的軟塑料,而且還在增加。在2020年至2021年的財政年度增加了200%。“
從冷凍袋到面包袋、自封袋,甚至氣泡膜,您會驚訝地髮現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積累多少軟塑料,所有這些都可以回收利用。
但是,也有例外,與澳大利亞的任何回收物品一樣,我們應該始終檢查這些材料上面的ARL。
“我們不能接受的主要是全銀的東西,它的鋁含量太高。我們也不能使用可堆肥和可生物降解的軟塑料。原因是,它們中含有添加劑,是特意設計用來分解特定包裝的。現在,您可以想象,如果我們隨後嚐試使用含有添加劑的那種類型的塑料,在長椅或類似的產品中,它實際上仍然會進行生物降解。”
這些軟塑料被回收後被進行加工,併髮送給制造合作夥伴,制成圍欄、家具、道路基礎設施等。
市政府也可能有指定的日期來收集其他無法回收的家庭垃圾,例如電子垃圾、白色家電。他們還可能收集危險化學品和電池以進行安全處置。
雖然將廢物轉化為新的東西,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但它併沒有改變我們仍在生產和消費大量產品的事實。
現在,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世界各地都有一種日益增長的趨勢,即人們會免費分享或接受免費的物品,以便重复使用和重新利用。
“什麼都不買”運動於2013年在美國開始,此後在全球範圍內普及。
負責管理悉尼 Hills 區廣泛的 “什麼都不買”運動(Buy Nothing Project )小組的利夫·麥克古恩尼斯( Liv McGuiness)說,人們開始詢問他們的資源來自哪裡以及去向的問題。
“我們已經不再認為REDcycle紅色垃圾箱是一個神奇的系統,我們把東西放進去,就沒有負罪感了。然後就不管它們到底去了哪裡。我們開始懷疑過去幾十年裡我們扔進紅色垃圾箱的所有東西,事實上,它們是否仍在某個地方慢慢腐爛,我認為人們不想像以前那樣浪費了”。
從孩子們長大以後不要的玩具、到你衣櫃裡的物品,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物品在小組內共享和接收。
“規則基本上是說,任何合法的東西都可以贈送,我們實際上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被贈送,從食品到家具,從盒子到二手電器,這是非同尋常的。真正受歡迎的東西是裝東西的盒子、植物,這些不是特彆昂貴的東西是人們通常非常樂意給予和接受的東西。”
重复使用和再利用物品對環境有更積極的長期影響。它還加彊了社區之間的聯系。
“噹你是網絡上彆人善意的受益者,對方不認識你,跟你沒有利害關系,對你的情況一無所知,願意無條件給你東西的時候,我認為這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對於搬進社區的人來說,這也是結識新朋友和建立人脈的絕佳方式。
如果我們都花一點時間觀察我們如何回收或處理我們產生的廢物,我們可以做出許多改變,來為地球的環保髮揮我們的作用。
這種改變可以從今天開始。
(點擊文首圖片收聽完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