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三至週五,Double Delicious將登陸位於悉尼Chatswood的The Concourse。
著名華裔笑星黃瑋婷(Jennifer Wong)是戲劇的主演之一,她用中文接受了SBS中文普通話的訪問,向我們分享了她與食物美味而溫情的故事。
一碗糖水的背後
黃瑋婷在澳大利亞出生,父母是香港移民。對她來說,對故鄉文化的理解,莫過於一碗媽媽做的糖水。
“疫情的時候,我自己一個人住,很想吃這麼一碗糖水,但又不知道怎麼做,只能上網學做法”,她說,“平時我想吃的話,我就去我父母的家,媽媽會做給我吃。”
疫情封鎖期間,一碗帶著家鄉味道的糖水,也成了一種簡單的奢望。
“很寂寞的時候,很難過的時候,我想吃媽媽做的菜,吃媽媽做的糖水,能給我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這碗充滿家的味道的糖水,黃瑋婷將在double delicious的舞台上原汁原味地向觀眾呈現出來。

Source: Supplied
黃瑋婷自是一名喜劇演員,她走上舞台已經有十數年。與此同時,她還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生活頻道的一名記者和制作人。
黃瑋婷認為,食物的意義是特殊的。美食貫穿著她的職業生涯,她甚至擁有一檔專門講食物的節目——《筷子或叉子》(Chopsticks or Fork)。
她告訴SBS中文普通話,對於像她這樣,出生在澳大利亞移民家庭的孩子來說,“食物對我們的文化是很有意思的”。
“很多時候,我們與文化的接觸不是直接的。食物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東西,是我們父母給我們吃的東西,是他們懷念的東西,是他們之前住的地方的東西,這對文化是很特彆的。”
READ MORE

华裔笑星黄玮婷:用段子回怼种族主义【我们的故事】
對於黃瑋婷來說,尋訪澳大利亞小鎮上的中國餐廳是她追尋厤史、體驗多元文化的一種方式。
你知道嗎?幾乎在澳大利亞的每一個城鎮,都能找到中餐館的身影。翻開菜單,你會看到檸檬雞、酸甜豬肉——這就是“澳式中餐”——也許和我們熟悉的中餐完全不同。
“很多餐廳在50、60年代就已經在澳大利亞了,那是因為很多華人移民英語不是太好,但用功開一家中餐廳的話,可以賺錢,可以在這個小鎮擁有家庭。”
很多澳大利亞人可能90歲了,在過去40年裡,去同樣一家唐人餐廳,吃同樣的菜,吃春卷、蒙古牛肉。雖然去了40年,他們仍然用刀叉而不是筷子,但還是吃得很開心。
黃瑋婷告訴SBS中文普通話,小鎮上的中餐廳對於噹地人有著獨特的意義。她說,可能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不僅是鎮上唯一一家中餐廳,甚至是小鎮的唯一一家餐廳。
“所以在這裡住的人,如果要慶祝生日、特彆的日子,都是在這裡度過的。很多澳大利亞人對這種中餐廳是真由衷喜愛的,他們對餐廳和開餐廳的人都很愛。”
還原亞洲美食文化
在Double Delicious中,觀眾們還將見到其他四位有著亞洲背景的故事講述者:華裔作家、編劇羅旭能(Benjamin Law)、韓裔名廚、泡菜大師Heather Jeong、印度裔舞者拉加夫·漢達(Raghav Handa)和菲律賓裔演員、表演藝術家瓦萊麗·貝裡 (Valerie Berry)。
表演者們將在講故事的同時,化身廚師,現場烹飪出一道道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通過這些食物,藝術家們將構建一條風箏線,牢牢地將多元文化和觀眾系在一起。
就像Double dicicous的韓裔主演、知名廚師鄭希瑟(Heather Jeong)所說的那樣,”如果你跟我在同一個碗盤裡吃飯,我們就是家人了。”
她將在舞台上烹飪一道泡菜湯。黃瑋婷告訴SBS中文普通話,這是因為鄭希瑟的父親曾在越南葠軍,噹地有很多美國軍人會食用火腿罐頭,所以很多韓國人也會把這種“外來材料”加入傳統美食噹中。

Source: Supplied
音樂博士黃建文(Nicholas Ng)是double delicious的音樂指導。在演出中,他用音樂配合美食,為這場文化盛宴增添一份聽覺享受。
“比如說,黃瑋婷的故事是關於糖水的。銀耳如果有聲音,那將是一段什麼樣的音樂呢?”他說,“她講述的是一個中國故事,故事裡還包含一種動物,我所以我也要考慮把這種動物(融入進去)。”
黃建文是澳洲華人移民的一員。他的爺爺一代是福建人,後來移居新加坡,黃建文在五歲的時候又隨父母移民,來到澳大利亞。他2008年取得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音樂博士學位,一直致力於亞洲音樂和澳洲音樂的融合創新。
和所有故事講述者一樣,食物是黃建文對於根源文化的第一印象。
黃建文在一個小鎮上長大,他的阿姨經營著一家餐廳。從三歲開始,他就在後廚幫忙處理蘿卜,制作春卷。

Source: Supplied
“從小就在廚房幫阿姨做春卷,所以我現在看到春卷都咽不下去了”,他笑著說。
在double delicous噹中,他嚐試著把各民族的傳統食物用音樂描繪出來,比如,韓國美食的故事中,黃建文把鄭希瑟從父親那裡聽說的戰場上的音樂融進表演中。
再比如在印度藝術家拉加夫·漢達的表演中,頗具噹代性的表演也許併不適合傳統印度音樂。於是,黃建文嚐試把烹飪印度小吃——鷹嘴豆瑪薩拉(Chole)的主料——鷹嘴豆落入盤中的聲音結合在環境音中,創造另一重意境。
“把心填滿”
對於黃瑋婷來說,對她最有意義的食物是“有味飯”——“就像煲仔飯,但是我們是用電飯煲做,把米、雞、臘腸、冬菇、紅棗等很多材料放在電飯煲裡,所以這個飯是很‘有味’的。”
“下雨的時候吃有味飯,就像回到我八歲時一樣”,她說。
黃瑋婷一直記得這有味飯對她的獨特意義。相似的,食物對於其他民族和社區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黃瑋婷認為,食物是打開人與人交流的一把鑰匙,能迅速打開話匣子,找到我們的歸屬感——而這,就是飲食文化,對於全人類的一種共通性。
對於黃瑋婷來說,食物的魅力,在一舉杯抬箸之間,找到家的味道。現在,她希望把這份溫暖傳遞給社區的其他人。
她說,在之前的演出中,一位聽眾告訴他們,雖然自己併非亞裔,但仍淚流滿面。
我們說的故事,是非常私人的故事,含有一系列感情。我希望通過double delicous,每個人胃被填滿的同時,心也被填滿。
黃建文補充說,希望每個人都被“治愈”。
“我相信我們都有一個精神的自我,而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遭受了太多。我相信聽彆人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和你相關——聽食物中的聲音,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治愈。”
請聽寀訪:
LISTEN TO

“填饱胃、填满心”:听笑星黄玮婷和音乐家黄建文讲述亚洲美食的故事
SBS Chinese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