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分類
Jodie說咖啡主要分為兩類:意式咖啡和過濾式咖啡。
“我們經常在咖啡店喝到的都是意式咖啡。比如說卡布奇諾(Cappuccino)、拿鐵(Latte)或者白咖啡(Flat White)等。這些咖啡主要是由意式咖啡機萃取出來的,叫Espresso也就是意式濃縮,它搭配牛奶組合而成。這些咖啡的區彆是奶泡厚度不同,比如卡布奇諾,它的奶泡厚度比較厚,拿鐵處於中間,白咖啡的奶泡是最薄的。”
“另一種我們叫它過濾式咖啡。它的研磨度會比意式咖啡粗很多。粉水比通常是1:10到1:18之間,所以它相對來說會更淡一些。另外這種過濾式咖啡,它不是用意式的機器來做的,喝起來更像是喝茶一樣,是不加奶的。”
咖啡機的挑選

Source: Jodie

Jump in coffee bean prices set to filter through to your morning brew Source: AAP
全自動咖啡機:只需將咖啡豆備好,通過一鍵按鈕就可進行研磨、填壓、直到煮好一杯咖啡。無需手動打奶泡。
半自動咖啡機:需要手動去做部分壓粉的工序,再用機器萃取濃縮,同時需要手動控制打奶泡的過程。
“對於咖啡機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的是你的需求,如果你不想那麼复雜,想要快捷方便,那麼你就可以選擇全自動的。如果你想要對咖啡的品質有比較高的要求,又想要拉花好看,那就可以選擇半自動的咖啡機。”
咖啡豆的挑選
Jodie提到目前市場上的咖啡豆主要有兩種:羅布斯塔(Robusta)和阿拉比卡(Arabica)。
“羅布斯塔咖啡豆,它生長的海拔會比較低一些,風味比較單一,苦味會稍重,價格比較便宜一些。它在速溶咖啡裡面最容易看到。阿拉比卡的海拔比較高,風味相對來說會更加复雜多樣一些,價格也貴一點。”
咖啡豆除了看品種,還講究烘焙度和處理方式等。

Source: Daniel Reche from Pexels
“如果你很喜歡喝巧克力堅果風味的咖啡,那我比較推薦你喝烘焙度偏深一點的巴西豆。如果你喜歡喝一些帶有水果風味的咖啡豆,那你可以選擇烘焙度偏淺一點的,比如埃塞俄比亞的豆子。”
她還特彆提醒大家要區分烘焙日期和保質期,因為它們不是一個意思。知道烘焙日期可以讓我們了解咖啡的最佳賞味期。
“烘焙日期讓我們知道咖啡的一個新尟度。從烘焙日期算起兩週左右,這個時間段是一個比較好的賞味期。”
咖啡豆烘焙之後,一般需要兩個星期來‘養豆’。養豆其實是一個排氣的過程,在這期間,烘焙過程噹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會釋放出來。比如在咖啡豆的包裝袋上面,有時可以看到一個閥門,它就是為了排放裡面的二氧化碳設置的。二氧化碳排出去後可以讓人們在萃取咖啡的時候更容易萃取出咖啡豆裡面的物質。
咖啡豆有三種處理方式,即水洗、日曬、密處理。
“水洗就是把咖啡豆放進水槽裡面進行髮酵,在髮酵過程中用水來浸泡。日曬就是將咖啡豆放在曬場上,接受太陽的曝曬。密處理是先通過水洗的方式,然後再通過日曬的方式處理。”
“水洗豆通常果香比較重,酸度會偏高,但是它的口感非常榦凈。日曬豆子的果酸味偏低一些,它的甜感比較豐富,醇厚度也會比較高。風味相對來說比水洗更加的复雜一些。”
拉花
“其實拉花的制作過程是環環相扣的,中間不可以有任何的出錯。拉花主要是用牛奶來制作的,所以奶泡一定要打得非常的細膩和光滑,還有奶泡的厚度也要控制在一定區間。”
對於拉花的制作,Jodie建議大家找專業的拉花師來教自己,在拉花制作過程中確保操作的規範性。
(本文系SBS中文普通話節目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Source: Jo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