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被拒籤,停葯求PR:悉尼中國男子用健康賭命運

SBS獨家報道,一名患有乙肝、被認為不符合澳洲籤證健康要求因而移民申請被拒的中國男子決定以可能危害自己健康的方式來讓政府回心轉意。 為了留在澳洲,這位在悉尼待了7年的中國籍父親已經在兩個月前停止服用控制乙肝的葯物。

Paul* and his family are facing a possible return to China after seven years in Australia.

Paul* and his family are facing a possible return to China after seven years in Australia. Source: Supplied

這名不願公布姓氏,化名Paul的男子2012年起在悉尼定居,他和妻兒是持學生籤證來到澳洲的。

他的兩個年幼的孩子在澳洲接受教育,第一語言為英語。

Paul本人後來成為老師,申請了186類僱主擔保籤證,希望能讓自己和家人永久地在澳洲定居。

然而去年,Paul被告知他因為患有乙肝(很可能是出生時從母親那裡感染),不符合移民的健康要求。政府擔心,他的乙肝病況會成為納稅人的沉重負擔。

“我對這個結果感覺很難過。我的葯一天才花不到1塊錢”,他告訴SBS News記者:“我最擔心的是孩子。因為來這裡7年,他們在這裡受教育,把他們帶回我的祖國實在是太難了。”

政府的移民健康標準規定,申請人不能患有“可能需要醫護或社區服務,花費澳洲社區大筆錢財”的病況。而“大筆錢財”的標準是4萬澳元。

一天1澳元,專家質疑政府拒籤理由

聯邦醫療官員對Paul的病況做決定的信中寫到:“假如澳洲有人跟申請人患有同樣嚴重的疾病,會需要長期的專家醫療服務,包括而不限於抗病毒葯物。”

墨爾本大學研究內科的乙肝專家考伊教授(Benjamin Cowie)說,抗病毒葯物的費用近年來已經大幅降低。而且不管是像Paul之前那樣從中國買葯,還是在澳洲買葯,價錢都不貴。
Professor Benjamin Cowie, a physician and expert in hepatitis B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aid the cost of antiviral medication has plummeted.
Professor Benjamin Cowie, a physician and expert in hepatitis B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aid the cost of antiviral medication has plummeted. Source: SBS News
考伊教授告訴SBS News記者:“如果拿私人處方,不拿政府補貼買葯的話,一個月的葯費大概是30澳元。同樣的葯物列入PBS也就是葯物福利計劃,價格就翻了五倍。”

考伊教授質疑政府是否在籤證申請的成本計算中,考慮到了這樣的差價。他說:“我建議重新核算PBS為這些葯物支付的價格,這些葯私人只要花五分之一的錢就可以買到。”

而政府內政部的髮言人告訴SBS News,他們在計算醫療成本時,用的是政府在葯價上實際的花費。

停葯2個月,一場命運的賭博

而Paul在移民申請受挫以後,在2月份告訴醫生,準備停服從2006年起就一直在服用抗病毒葯物。他正在等待體檢的結果,併希望自己在停葯以後肝功能正常,從而讓做出拒籤決定的醫療官員回心轉意。

“這是唯一的方法,如果我證明停葯以後,我的肝功能正常,病毒量低,他們還會考慮我的申請”,他說。

但是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停葯的影響,Paul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說,停葯近兩個月,他一直感覺“很累”。

Paul停葯的時候,他的專家醫生寫道,他身體良好,“沒有肝硬化”——乙肝的症狀之一。

近五年乙肝患者在澳拒籤率上升

在澳大利亞,乙肝患者預計約有23萬,比丙肝和HIV感染者加起來還多。乙肝的主要傳染方式是血液傳播和性傳播,但是跟乙肝患者普通接觸、一起吃飯,或者患者打噴嚏、咳嗽,都不會讓身邊人染上疾病。

近五年來,在澳因為乙肝被拒籤的人大幅增加。考伊教授表示不清楚拒籤增多的原因,但他認為,可能跟公眾對乙肝可選治療方案的意識升高有關。

政府方面則表示,對籤證申請人健康方面的要求從未改變。

如果Paul在停葯後肝功能結果一切正常,醫生認為他不需要繼續治療,併且可以無限期地維持目前的狀況,醫療官員可能會調低他的醫療費用預期,併推翻之前的拒籤決定。

內政部髮言人拒絕對移民個案置評,但表示不支持個人不諮詢醫療專家意見就擅自停葯。

分享
Published 29 May 2020 12:00a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