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充當“幕後聖誕老人”送娃禮物的華人爸媽

忘了在哪裡看到的關於聖誕節的段子,說人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Christmas Dinner

Source: Pixabay

你相信有聖誕老人;
你不相信有聖誕老人;
你就是聖誕老人;
你長得像聖誕老人。 。 。 。 。 。

今年的聖誕節是我充當聖誕老人的第n個年頭了——好吧,準確說是充當幕後聖誕老人的第n個年頭了。聖誕節的早晨看到朋友圈一片熱鬧,多半是糊弄小朋友成功的媽媽們各種炫耀,如何送上了小朋友心儀的禮物,勝利地充當了打造小朋友美好童年的同謀。

然而我心中忍不住感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聖誕老人的這個任務是會越來越不容易完成的。

說起來,在孩子5歲之前,這個工作還是比較簡單的。幾乎任何一件禮物都能讓孩子歡呼不已,臉上一副不可置信的驚嘆表情,讓當媽的極有成就感!慢慢的孩子們對這一切習以為常了,不僅習以為常,而且理直氣壯,他們可以直接給聖誕老人提要求,完全不給媽媽因勢利導防患於未然的機會。

於是有一年我的女兒要求聖誕老人送她一對翅膀,插上之後可以像little pony一樣在天上飛翔。這個願望的前半段容易,後半段簡直就是不可能之任務。結果我在那個聖誕節的早上和女兒信誓旦旦:這個翅膀的魔力要到你18歲的時候才實現——18歲!我的底線是如果女兒到了18歲還為這個和我糾纏,那我就認栽算了。

為了今年的聖誕節女兒在11月的時候就開始起草給聖誕老人的信件了。 Wish list上大膽列出了平日里媽媽這裡不給滿足的各種願望,在我各種啟發聖誕老人也許拿不了那麼多東西通過煙囪後,女兒終於慎重地把禮物篩選剩下一個:一隻可以自動彈出文具的文具盒。

我不知道我們的科技是否先進到這個程度,總之我是始終沒能找到這樣的文具盒。聖誕節的前夜我滿懷歉意地在襪子裡放上了一套彩筆,然後費盡心思地以聖誕老人的口吻寫了一封信,拙劣地編造了文具盒斷貨的不幸現實。為了逼真,這封信我是用左手寫的,以防女兒認出我的筆跡。

女兒在聖誕節的早上6點衝進了我的臥室,大聲驚呼著表達自己的失望。她躺在我身邊喃喃自語,猜測了各種可能,包括寄的信丟了,Santa禮物拿錯了,當然還有最可怕的:她的名字出現在了naughty list上,所以Santa不能給她她想要的禮物。

終於我從半夢半醒中掙扎出來,提醒她說為什麼不檢查一下也許Santa給你留下什麼紙條呢?

不知道是Santa這封“親筆”信,還是年輕人強大的自愈能力發揮了作用,孩子後來竟也喜笑顏開,開始用新彩筆為自己畫畫了,完全不計較Santa的失信。徹底清醒的我也鬆了一口氣,之前我的心中也一直在斗爭,是該用挫折教育的雞湯,還是延遲滿足的技巧來對付孩子成長過程中終將迎來的失望,現在看來,我還是低估了孩子的寬容和善良了。
就是這樣。孩子終究要長大,童話總要被挑戰,我們做家長的能力終究有一天要落後於孩子一天天延伸的眼界和理想。 Santa的故果如果是個肥皂泡,只願我們的愛能讓這肥皂泡折射出七彩陽光;即使有一天破滅的時候,也會在孩子心中留下溫暖的印跡。
當然,這也是每個老去的聖誕老人心中美好的回憶。

你也在這個聖誕節充當幕後Santa的角色嗎?說說你家的故事和感想吧。

分享
Published 16 January 2017 12:07pm
Updated 28 December 2017 12:19pm
By Sophia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