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分之二聖誕產品來自義烏
據BBC報道,佔地400多萬平方米的義烏市場有6萬多個攤位,每天客流量多達4萬人,其中至少5000名是外國買家。2012年,義烏及週邊地區有750個公司生產聖誕裝飾品和其他節慶用品。上萬名工人熟練地將勞動成果從流水線上送下,打包運往世界各地。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該國玩具市場80%的產品都是“中國制造”,本土產品只佔6%。事實上,許多在包裝上寫著“法國創造”或“法國設計”的商品,是在中國或西班牙生產的。
“(我的店裡)超過80%的聖誕禮物來自中國,其餘是其他亞洲國家制造的。”位於印度的一家禮品店的老板瓦囌庫馬爾(Vasu Kumar)告訴《印度時報》說。

Source: Taobao
2016年12月19日美國《邁阿密先驅報》報道稱:美國聖誕市場的用品幾乎都是“中國制造”。2016年1月份到9月份,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1億美元的聖誕飾品,佔據了美國聖誕飾品進口市場的92%。今年,特朗普大廈裡賣的聖誕老人也產自中國。
義烏如何改變傳統的聖誕
中國是國際市場上人造聖誕樹、裝飾用品以及聖誕彩燈等商品的主要生產地之一。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商品都是產自義烏市——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一個小城鎮,它以中國最大的一家小商品批髮市場聞名全國。
義烏是一個內陸城市,人口約120萬。根據杭州海關的月度記錄,在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之間,義烏週邊的600餘個工廠和作坊生產了價值30億美元的聖誕相關產品。
而義烏也在慢慢重新塑造人們眼中的聖誕。
首先,義烏給聖誕老人換了衣服。因為國內棉花價格上漲、棉布普遍提價,中國制造的聖誕老人被換掉了棉服,轉而穿上無紡布質地的廉價外套。
義烏商人回憶說,最早的時候,按照國外髮來的訂單,他生產的都是一些很簡單的產品。後來他和其它廠家抱著嚐試的態度改良了商品的設計,沒想到國外的寀購商都覺得“效果不錯”。
最近幾年,工廠銷售的都是這種“中國改良版”的聖誕裝飾品,而那些原本是西方傳統、樣式簡單的產品,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再下訂單要求生產了。

Source: Supplied
聖誕老人的“血汗工廠”?
被稱作“中國聖誕村”的義烏,在人來人往的盛世下也顯出一絲隱憂。
《衛報》2014年報道了義烏聖誕“作坊”工人的生存狀況。報道稱“年輕的工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每個月最多拿200英鎊到300英鎊不等。他們併不完全確定聖誕節是什麼。”一家作坊中的兩名工人每天要制作5000枚紅色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