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年中EOFY減價促銷】血拼掃貨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未來幾周,從汽車、度假套餐到服裝和白色家電等許多產品都將以折扣價出售。 預計數百萬澳洲人在財年末(End of Financial Year; EOFY)促銷期間將消費101億元。 買甚麽以及在哪買? 購買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商家又會採取怎樣的策略?

Pedestrians walk past an advertising sign

數據顯示,全澳預計數以百萬計人在財年結束的促銷期將共消費101億元。 Source: AAP

預計數百萬澳洲人在財年末(EOFY)減價促銷期間將消費101億元。

未來幾周內,從汽車、度假套餐到服裝和白色家電等許多產品都將以折扣價出售。

服裝和配飾將吸引最多的支出,其次是電子產品和技術、家居用品和裝飾品,然後是電器產品和大型家庭電器用品(如雪櫃、洗衣機)。 

讓我們來理解一下此預計的 101 億元財年末支出。 2023年,澳洲人在零售商品方面支出為3,610億元,其中636億元是網上購物消費。

那麼,消費者需要做出明智的決定,才能最大限度地節省開支和避免陷阱。

消費者需謹慎

了解不同零售店的商品退換政策非常重要。

大多數零售商允許改變主意的購物者在30天內退貨並獲得退款或換貨。 有些零售商的退貨期限可能較短,或者不接受促銷商品的退貨。

這些商品有時被稱為最終折扣價、不可退款的銷售、最後機會、不可退貨的銷售和清倉商品。 這意味著如果顧客購買了減價商品但後來不想要了,他們就不能退貨或換貨。

一些零售商對於商品退貨地點有具體的條件。 例如,有的百貨商場要求精品品牌商品必須退回到特定的分店。

其他條件可能包括大型電器、傢俬或床墊,除非有缺陷或損壞,否則不予退款/不予換貨。 或者,當顧客取消大件或笨重物品的訂單時,零售商可能只提供在店內抵免代用或會收取25%的補貨費。

許多零售商,例如有街頭服飾品牌,如果退貨過程涉及運輸,也需要付款。 除了這些條件外,零售商還要求任何退回的商品必須保持其原始狀態,有時還要求保持其原始包裝。 了解這些政策可以幫助顧客作出更明智的決定,避免購買他們不想要的物品。

買甚麽以及在哪買?

某些商品,例如季後服裝、電子產品和傢俬,通常會在財政年度末促銷期間打折,因此這是以折扣價購買這些商品的好時機。

然而,一些商品,比如最新款的遊戲機或最新款的智能手機,可能不會有那麼大的折扣,最好在其他時間購買。

購物者還應避免購買在過期前不太可能使用或消耗的物品,包括食品、化妝品和維他命等有保質期的商品。

考慮物品的價值以及銷售期間提供的折扣是否值得購買也很重要,尤其是對於可能需要大量存儲空間或維護的高價物品。

顧客還應該考慮在哪裡購買商品。 網路零售商通常都具有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廣泛的選擇,但一些顧客可能更喜歡先查看商品然後在店內購買。

多渠道購物是店內購物和網上購物的結合,使顧客可以靈活地選擇如何以及在何處瀏覽和購買。 例如,一些顧客喜歡在店內觸摸、感受和試用產品,但為了方便,會在網上購買,以享受免費送貨優惠和網上折扣。
LISTEN TO
CA 20240423 (Tue) - Supermarket Labels image

【似是而非】超市促銷標籤容易令顧客產生混淆

SBS Chinese

08:15

了解施壓策略

必須警惕任何說服你購買不想要的產品的手段。

例如,一些商店可能會使用廣誤導或施壓策略來說服顧客,在害怕錯過的情況下購買。

我們的研究發現害怕錯過心理在恐慌性購買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在財年末促銷期間,商家可能會通過聲稱商品很快就會售完或價格很快就會上升來營造一種緊迫感。 例如,在網站可能會顯示某個產品「庫存不足」、「今天已售出151件」或「有25人正在關注該商品」。

通過意識到這些策略旨在鎖定他們的購買行為,客戶可以花時間仔細考慮是否購買,避免受到影響,購買他們並不真正想要或需要的物品。

最終,對於客戶來說,最好的方法是提前計劃、研究價格並貨比三家,以找到最符合他們需求的交易。

為甚麽會有財年末促銷?

財年末的最初目的是標誌著企業和個人12個月會計期的結束。 財年末促銷可幫助企業清理去年的存貨並為新產品騰出空間。

清理存貨還可以將未售出的商品轉化為收入來幫助提高盈利。

如果消費者足夠精明,他們就能找到省錢的方法,同時將錢重新投入到經濟。

本文作者

Park Thaichon
南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市場營銷學副教授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隨住Facebook取消對新聞機構的部份支援,如果大家繼續想Facebook收聽同收看新聞及資訊,請Like SBS廣東話節目的主頁。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18 June 2024 7:20pm
Source: The Conversatio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