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歲的Amber在希臘語和普通話家庭中長大。
“我希望她了解兩種文化。”媽媽Nina Sventek把女兒送到墨爾本的一所希臘語學校後說到:“我們和兩邊的祖父母都很熟,我們享受兩種生活方式,食物、社區和節日。”
除了在本地小學上課之外,小Amber每週還要上3個小時的希臘語學校和3個小時的中文學校。
“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珍惜她。我們不想錯過,我們依此來計劃生活。”Nina 說:“週五晚上送她去上學後我們就出去玩3個小時,其實是我們的約會日。”
·過去20年中,澳大利亞說普通話的人數增加了5倍
·澳大利亞正經厤從“歐洲語言到亞洲語言”的轉變
·SBS通過68種語言向澳大利亞移民提供新聞資訊服務
2月21日是國際母語日,今年的主題是“語言無國界”。
國際母語日的設立來源於孟加拉國提案。該提案於1999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穫得通過。自2000年以來,國際母語日的慶祝活動在全世界範圍開展。
亞洲語言增加迅速
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Source: SBS Network
語言專家表示,澳大利亞正在從使用歐洲語言轉變到使用亞洲語言,但這些語言的使用範圍全貌還尚不清楚。
人口統計學家Glenn Capuano說,澳大利亞語言多樣性有一個長期趨勢。“過去20年中,我們新增了200萬說英語以外其他語言的人口。”
增長最快速的群體是普通話,2016年的人口統計中有60萬人在家說普通話,比2011年增加了26萬人。
READ MORE

学普通话需求飙升 Chatswood国际中文学校拟扩招6倍学生
澳大利亞人口構成的最大變化是來自非英語背景的人群,目前佔總人口的21%,比1996年上升了15%,其中中國和印度的移民人數增加最多。
1966年,印度和中國的移民只有1.6%,而在2016年,這一比例為15%。
Capuano先生說:“在過去20年中,講普通話的人數增加了5倍。”
正如墨爾本大學多語言專家John Hajek所說的“從歐洲語言到亞洲語言的巨大轉變”。
歐洲語言正在消逝

Source: SBS News
除了講普通話、旁遮普語和印地語的澳大利亞人數增加,阿拉伯語、廣東話、越南語和菲律賓語也有很廣泛的社區基礎,但講意大利語和希臘語的人數正在減少。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這一代移民正在消逝:歐洲出生的移民平均年齡為59歲,亞洲出生的移民平均年齡為35歲。
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超過40歲的第二代移民(父母雙方都在海外出生)其父母很可能來自歐洲;而40歲以下的第二代移民,其父母很可能來自亞洲。
研究顯示,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更有可能會說自己主要照顧者會說的語言,大多數情況下是母親說的語言。
會說多個語言的移民
澳大利亞的移民通常都會說多種語言,但人口統計的一個局限是只允許人們選擇一種在家使用的主要語言。
“他們想要了解‘你的母語是什麼’,而不是你會說多少種語言。” Capuano先生說:“新西蘭會在統計中問會說的所有語言。”
他還指出,澳大利亞會問非英語母語人口他們的英語水平如何,但併不會問英語母語人口這一問題。
據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委托制作的一份報告顯示,澳大利亞有70萬人來自印度,這一數字可能會在2031年超過出生在中國的人口。

The biggest Lunar New Year celebrations outside of Asia are in Sydney.
就全國範圍來看,澳大利亞有26%的人口出生在海外,而美國只有14%。
SBS通過68種語言提供澳大利亞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