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陌生到默契:墨爾本馬拉松領跑員攜手視障跑者 創個人最佳紀錄

在10 月中舉辦的墨爾本馬拉松中,跑步愛好者吳磊首次為視障跑手擔任領跑員。 他向 SBS 中文表示,在整個賽程中,他們收穫了很多掌聲和歡呼聲。

hero image_1.JPG

在墨爾本馬拉松中,充當領跑員的吳磊。

要點 :
  • 澳洲盲人體育協會(Blind Sports Australia)估計,全澳約有超過57.5萬名盲人或視障人士。
  • 一項調查顯示,女性殘障人士參與體育運動的比例較低。
  • 專家說,殘障人士參與運動的障礙包括交通、成本和自我質疑等。
10月中旬(10月15日),剛滿 40 歲的吳磊參加了墨爾本馬拉松,全程 4 小時 22 分鐘。

雖然比他個人的最佳成績慢了40多分鐘, 但他表示, 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他告訴 SBS 中文,這是自己首次擔任「領跑員」,主要扮演從中國廣州前來墨爾本參賽的視障跑手陳惠興的「眼睛」。

一條長約15 厘米的繩子將這兩位素未謀面的跑者聯繫在一起,朝著同一個目的地奔跑。

他說:「......她們要完全信任你手上牽的繩,信任領航員給的信息,她們才能夠放開自我、真正去大膽地跑起來,」
她們所做的努力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反向的激勵。
墨爾本馬拉松領跑員吳磊
hero image_1.JPG
吳磊(左)和視障跑手陳惠興(右)在十月的墨爾本馬拉松。 Credit: Supplied

「兔子」 和 「推土機」

吳磊告訴 SBS 中文,比賽當天共有三名志願者作為陳惠興的領跑員,他們分別扮演了兩個重要角色。

一個人握著繩子引領視障跑手( 也被業內人士稱為「兔子」), 另外兩個人則充當 「推土機」在前面開路, 讓前面的跑手知道後面有視障跑手正在靠近。

吳磊表示,自己作為握繩人時,需要告視障跑手腳下每一步的情況,路有甚麼變化,讓她們知道甚麼時候應該加速,甚麼時候有坡。

他說:「繩子作為一個應急措施,我們沒有辦法及時提供口頭訊息的時候就用繩子提醒她一下,可能要減速,可能要變向,」
我們對她們提供的資訊就是她們的眼睛,她們根據我們的這些資訊來及時做出反應。
墨爾本馬拉松領航員吳磊
墨爾本資訊科技從業者Ken (Wukong)Ye是比賽當天主要擔任「推土機」角色的領跑員之一。
picture of four.JPG
在墨爾本馬拉松比賽中,吳磊(右)和Ken Ye(左)擔任視障跑者手陳惠興(右二)和歐翠芬(左二)的領跑員。 Credit: Supplied
他告訴SBS中文,在正式比賽前,他們參與了Achilles Melbourne組織的領跑員培訓。 這是一間為殘障人士和領跑員提供跑步訓練的非牟利機構。

為了更了解視障跑者以及掌握溝通訊息的時機,Ken Ye 試著閉上眼睛,在另一個人的協助下跑步。

回想起在黑暗中跑步的感受,Ken Ye 說:「如果他(領跑員)沒有告訴你一些事情,你就會被台階絆倒,或者突然到一個下降了一個地方,你會有點踩空的感覺。」
這樣你就真正體會到當你在指導一個盲者的時候,你應該在甚麼點給他一個甚麼樣的指導,你要提前倒數……比如321下坡,他就有一個感覺,不會踩空。
墨爾本馬拉松領跑員Ken Ye
在這些領跑員的協助下, 56歲的陳惠興在墨爾本創下了個人最佳馬拉松紀錄——4小時22分16秒。

陳惠興從小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視力最好的時候只有0.2。 隨著年紀增長,她的視力越來越差,現在她的雙眼只剩光感。

這位退休盲校老師告訴SBS中文:「從2015年開始,我就開始了我的跑馬生涯。我覺得自己不應該再待在家裡不出門,我希望自己能透過這個活動走出家門,」

另一位和陳惠興一同從廣州來到墨爾本的視障跑者歐翠芬強調,如果沒有領跑員,她們不可能跑完全程。
陪跑人對我們這樣的跑者來說真的很重要,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跑不了馬拉松。
墨爾本馬拉松視障跑者歐翠芬
back of three.JPG
在墨爾本馬拉松中,視障跑者和領跑員的背後會貼有特殊標誌。 Credit: Supplied

專家:希望視障人士的運動參與度更高

受訪的兩位領跑員均表示,當他們與兩位視障跑手在墨爾本馬拉鬆松的跑道上奔跑時,收穫了許多掌聲和加油聲,也讓更多人關注到視障人士這一群體。

Ken Ye 回憶起跑步當天的場景說道,許多跑者非常友好,看見視障跑手他們會說「amazing,well done(非常棒)」,「他們會很主動地給你讓路。」

根據澳洲盲人運動協會的數據, 目前全澳約有超過 57.5 萬名盲人或視障人士。

該協會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失明或視力受損的受訪者中,有 67%的人說他們參加了視障運動。 其中,75%的男性參與了視障運動,而女性的參與比例僅為 57%。

排名前五的視障運動分別是:網球、 門球、 板球、單車和跑步。
MicrosoftTeams-image (7).png
一項調查報告顯示,近一半的女性視障人士沒有參與運動。 Credit: 澳大利亚盲人体育体育参与度调查
然而,並不是所有視障人士都參與了體育運動。

Achilles Melbourne 的創辦人 Amanda Kwong 表示,儘管有許多殘障人士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但仍有許多人選擇留在家中。

Amanda Kwong 說,澳洲人對運動的參與率本身就比較低,殘障人士的參與率則更低。

澳洲體育委員會的最新調查報告稱, 每10名15歲或以上的澳洲人中,只有 4 人每周至少參加一次體育活動。
如果你是殘障人士,那麼參與率更低,如果你是女性殘障人士,參與率甚至更低。
Achilles Melbourne的創辦人Amanda Kwong
Amanda Kwong.jpg
Achilles Melbourne 的創辦人 Amanda Kwong(右)認為,澳洲殘障人士體育運動的參與率有待提高。 Credit: Amanda Kwong

障礙:交通、成本和自信

專家表示,交通、成本和沒有合適運動器材是阻礙殘障人士參與運動的障礙之一。

澳洲盲人運動協會的市場營銷經理 Felicity Wilkes 向 SBS 中文表示:「(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四份之三的盲人或視障人士需要乘坐交通工具才能參與體育運動, 而大多數人(59%)需要家人、 朋友或護工的協助才能到達目的地」

Amanda Kwong 認為, 自我懷疑也是殘障人士面臨的困難之一。

她表示:「另一个障礙是(如何)讓殘障人士相信自己能做到。」
有時候,他們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意識到自己真的可以走出家門,做一些體育活動。
Achilles Melbourne 的創辦人 Amanda Kwong
Amanda Kwong和Felicity Wilkes 均表示, 看到其他視障者參與體育活動是鼓勵其他人參與的重要動力。
只要你有夢想,你就有機會實現它,沒有『辦不到』這個詞。
澳洲盲人運動協會的大使 Courtney Webeck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

分享
Published 2 November 2023 5:21pm
By Nicole Go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