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澳大利亞價值觀?誰需要籤署價值觀聲明?

澳大利亞入籍測試將進行十年來首次改革,重點是考核澳大利亞價值觀。究竟什麼是澳大利亞價值觀?誰需要籤署價值觀聲明?

Wanao omba uraia wa Australia, watajibu maswali mapya kuhusu maadili ya Australia katika mtihani wa uraia

Wanao omba uraia wa Australia, watajibu maswali mapya kuhusu maadili ya Australia, katika mtihani wa uraia Source: AAP Image/Dan Peled

代理移民部長艾倫·塔奇(Alan Tudge)在9月17日澳大利亞公民日宣布對入籍測試進行改革,增加對澳大利亞價值觀的考核。他說:“我們的澳大利亞價值觀很重要。它們幫助塑造了我們的國家,也是很多人想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的原因。”

塔奇先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從11月15日起,在入籍測試中包括的新問題“要求想成為公民的人理解併恪守我們的價值觀,例如言論自由、互相尊重、機會均等、民主及法治的重要性”。

“我們要求那些申請入籍的人在對我們的國家做出最終承諾之前,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價值觀。”

什麼是澳大利亞價值觀?

據內政部髮布的《》資料顯示,澳大利亞價值觀包括以下內容:

  • 尊重個人的平等價值、尊嚴和自由
  • 言論自由
  • 宗教和世俗政府的自由
  • 結社自由
  • 支持議會民主和法治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男女平等
  • 機會平等
  • 和平
  • 平等主義的精神,恪守寬容、相互尊重以及同情有需要的人。

誰需要籤署澳大利亞價值觀聲明?

內政部資料顯示,臨時籤證、永久籤證和少數短期籤證的申請人必鬚已經閱讀、或由彆人向他們解釋由澳大利亞政府提供的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信息。

申請人還必鬚了解如果他們以後申請澳大利亞國籍可能有什麼要求。本聲明會出現在特定籤證的申請表上,所有年齡在 18 歲或以上的申請者都必鬚籤署此聲明。

臨時籤證和永久籤證申請者需要籤署的價值觀聲明中提到:

  • 澳大利亞社會價值觀尊重個人的自由和尊嚴、宗教信仰自由、致力於法治、議會民主、男女平等、推崇相互尊重、寬容、公平競爭和同情有需要的人以及追求公共利益的平等主義精神。
  • 澳大利亞社會重視人人機會平等,不論其種族、宗教或民族背景。
  • 英語作為國家語言是凝聚澳大利亞社會的重要元素。
如申請加入澳大利亞國籍,還需要作出以下承諾:

  • 澳大利亞國籍是一個共同的身份,它是一個糰結所有澳大利亞人同時尊重其多樣性的共同紐帶。
  • 澳大利亞公民有相應的權利和責任。澳大利亞公民的責任包括遵守澳大利亞法律,如在選舉中投票、服務於陪審糰等。
  • 如果我符合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的法定資格,且我的申請被批準,我明白我必鬚保證忠於澳大利亞和它的人民。

為何澳大利亞需要共同的價值觀?

澳大利亞政府在一份名為《》的公開聲明中表示:“界定我們的不是種族、宗教或文化,而是共同的價值觀,即自由、民主、法治和平等機會——人人都有相同的機會”。

這份2017年髮布的聲明中說到: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社會,凝聚了多種不同的文化、經厤、信仰和傳統。從最早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到新來的移民,有 300 多個不同的民族為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成就作出了貢獻。

另外,《生活在澳大利亞》中也解釋到:

雖然澳大利亞移民來自許多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他們已經成功地在澳大利亞定居併融入更廣泛的社區。同時,澳大利亞也因他們在社會、文化和經濟上的貢獻而變得豐富多彩。

現今澳大利亞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不僅僅是人們文化的多樣性,更是在如此多樣化的社會中人們能通過超越一切不同的對澳大利亞的奉獻承諾而糰結起來。

澳大利亞人拋開個體差異,好讓大家能像鄰居一樣一起生活。

在澳大利亞的法律框架之內,所有澳大利亞人都有權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文化和信仰併自由葠與澳大利亞的國家生活。同時,每個人都應堅持在引言提到的原則和共同價值,它們是澳大利亞生活方式的支柱。

您如何看待澳大利亞價值觀?接受澳大利亞價值觀是是否意味著要放棄中國的價值觀?我們希望聽到您的觀點和看法。請在請在Facebook上主頁或微博表達您的觀點。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關注更多澳洲新聞,請在Facebook上關注,或在微博上關注。 


分享
Published 18 September 2020 1:20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