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料今提案建立廉政公署 為何反腐也會引起爭議?

建立聯邦層面的反腐機構的問題由來已久卻懸而未決,究竟爭議何在?支持與反對雙方聚焦於那些問題?

Mark Dreyfus speaking during Question Time.

律政部長載夫斯在國會的質詢時間。 Source: AAP / Mick Tsikas

政府預計在今日(9月27日)向國會提交廉署草案。律政部長載夫斯(Mark Dreyfus)表示,廉署進行公開聆訊是「重要」的調查方式,但反對黨領袖達頓(Peter Dutton)指,不會支持這種「公審」(show trial)模式。

《牛津英語詞典》定義,「show trial」是指「意圖影響或滿足輿論而非確保公義的公開審訊」。

為何聯邦沒有反腐機構?

在澳洲,每個州和領地都有廉署,但聯邦沒有。

聯邦廉政公署是前政府在2019年的大選承諾,但終其任期都未有定論。2021年,前總理莫理遜(Scott Morrison)提出不設公開聆訊的廉署草案,只能調查公眾舉報和公開證據。兩黨聯盟指責工黨阻撓,工黨則指方案不完善。

工黨在今年大選承諾,會建立「更強大的模型」,並在今年內通過。
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澳洲行政總裁Clancy Moore表示,聯邦廉署是實現政壇透明和問責的重要一步。「腐敗會削弱民主,侵蝕民眾信任......這是已逾時太久的關鍵改革。過去幾年它因為缺乏政治意願而被拖延。」

「最近的民調顯示,88%澳洲人想要聯邦廉署。」

何謂公開聆訊

他認為廉署應有公開和閉門聆訊的權力。他指,州地的廉署通常都是進行閉門聆訊,除非案件涉及「公眾利益」。「公開聆訊是必要的,特別是涉及公眾利益時......它顯示貪腐的嚴重性,公眾會知道發生了甚麼和廉署做些甚麼。」

「這能建立公眾對反腐機構的信心,也能表現震懾力,讓潛在的貪污者知道他們可能會被公開聆訊。」

近年一些州地的著名政客就曾被廉署公開傳召作供,包括新州前州長貝莉珍妮安(Gladys Berejiklian)涉及其前男友、前州議員馬居利(Daryl Maguire)的利益衝突一案。
Former NSW premier Gladys Berejiklian.
新州前州長貝莉珍妮安在2021年因為被廉署調查而辭職。 Source: AAP

為何反對公開聆訊?

批評聲音指,公開聆訊損害名譽和私隱。

莫理遜曾形容新州廉署為「袋鼠法庭」。袋鼠法庭是指不公正、受到左右的審判。他當時說:「我不會容許未經定罪而公開羞辱他人的審訊過程。澳洲人都知道,貝莉珍妮安是被壞過程和羞辱擊倒的。」

達頓本周也再次提到這個問題:「我不想人們的生活就此被摧毀。我對傳媒感興趣的事不感興趣,那最終不會有利於這個國家的民主制度。」

廉署草案會如何?

不過,載夫斯昨日已證實,工黨的聯邦廉署草案會有公開聆訊。「一定要有公開聆訊,因為那是8個州地廉署已展示給我們的經驗。為了廉署如我們設想般具備完全效用,(必須要有)公開聆訊的可能性。」

他又提到,政府無法指導廉署調查哪些案件,而廉署職權包括商界人士。

綠黨和一些獨立議員早前已發出聯合聲明表態,出於「好心」地與政府進行討論後,同意以合理方式建立一個聯邦反腐機構,不會阻撓政府的方案。

而透明國際則建議,加強對舉報貪污的「吹哨人」的保護,並確保廉署受充份資助和有獨立權力。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7 September 2022 10:33am
By Jessica Bahr
Presented by Koma Cheng
Source: SBS, AAP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