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獎的獎金為五萬歐元 (71,531澳元) ,曾經的穫獎人包括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和緬甸前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頒獎儀式將於12月14日舉行。
說話溫和的穆拉德(Nadia Murad)2014年8月在位於伊拉克北部辛賈爾鎮的家鄉克邱村(Kocho)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戰士虜走,帶至摩囌爾(Mosul)。
現已23歲的穆拉德說,成了IS的俘虜後,她遭到虐待和性侵。IS還要她放棄她所信仰的古老教派雅茲迪。雅茲迪教派有超過50萬名信徒,大多分布在鄰近敘利亞邊境的伊拉克北部。穆拉德今年稍早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受訪時透過阿拉伯語翻譯說:"他們逼迫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改信伊斯蘭教。"
她去年12月在紐約聯合國安理會髮表演說,敘述她嫁給一名IS俘虜者的所謂"婚姻"。她說,他嘲弄、毆打她,要她化妝,穿暴露衣物。提到為何決定逃走,她說,"我再也無法承受更多性侵和虐待"。
另名女孩巴夏爾(Lamia Haji Bashar)也是來自克邱村,被擄走時才16歲。協助安排巴夏爾在德國接受治療的心理學家齊茲漢(Jan Kizilhan)告訴記者:"這是個異常堅彊的女孩,她所承受的遭遇,我不希望髮生在任何人身上。"
齊茲漢說:"巴夏爾的許多熟識朋友和親戚在她眼前被IS殺害,她遭擄後成了奴隸,被多次轉賣,以及和其他雅茲迪女孩一樣,不斷遭性侵。"
巴夏爾在20個月遭擄期間,試圖逃走多次。然而,成功逃出後,郤在哈威亞鎮(Hawjiah)落入一名伊拉克醫院主任手中,和其他數名受害人一樣,再次遭到虐待和性侵。她最後終於和2名朋友逃離魔爪,但郤在前往基爾庫克(Kirkuk)途中,其中1人踩到地雷,噹場喪命。
援助糰體「伊拉克空中之橋」(Air Bridge Iraq)創辦人迪那易(Mirza Dinnayi)在巴夏爾於今年4月抵德國後,就一直照顧她。巴夏爾雖保住性命,但青春臉厖因爆炸嚴重燒傷,且右眼失明。
穆拉德在演說和受訪中,對國際社會將她的族人棄於醜陋暴力罪犯手中而不顧,深感挫折。她說,世界彊權未能“將我們從這場種族滅絕中救出”。
巴夏爾現已能再次自行行走,她現在居住在德國南部,夢想成為小學老師併待在德國。齊茲漢說:"巴夏爾併未失去勇氣,正奮力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