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病毒可在空氣中存活數小時、在表面存活數天

美國一項新研究證實,COVID-19可在空氣中存活數小時、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天,併具有傳染性。

Coronavirus Agents Flow Abstract 3D Illustration

A 3D illustration of the coronavirus Source: Getty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下屬的國家過敏及傳染病研究所(NIAID)髮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飛沫中的COVID-19病毒可在空氣中存活數小時、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天,併具有傳染性。

科學家們試圖模仿被感染者在家庭和醫院環境中,通過咳嗽或接觸物體在日用品表面上沉積的病毒。他們用一種氣霧劑裝置复制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微小飛沫。

科學家們探究了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上保持傳染性的時間有多長。這份研究已於週二髮表在《》。
Firefighters disinfect a street against the new coronavirus, in western Tehran, Iran
Firefighters disinfect a street against the new coronavirus, in western Tehran, Iran Source: AP
研究顯示,但病毒攜帶者咳嗽或打噴嚏時,飛沫中攜帶的病毒可在氣溶膠中至少存活三個小時,而且依然能夠感染人。

在塑料和不鏽鋼表面上,三天後可以檢測到活病毒;在硬紙板上,病毒可存活24個小時;在銅制表面上,病毒可存活4個小時。

研究還髮現,氣溶膠中的病毒顆粒在約66分鐘後還有一半病毒存活;再過1小時6分鐘,四分之三的病毒顆粒基本失活,但仍有25%仍具有感染性;在大約三小時後,活病毒數量降至12.5%。

在不鏽鋼上,病毒活性半衰期為5小時38分鐘;在塑料上的半衰期為6小時49分鐘;在硬紙板上,半衰期為約3個半小時。
這項研究由NIAID位於落基山的蒙大拿州實驗室負責人Neeltje van Doremalen牽頭,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建議謹慎”解讀這些數字。

病毒在銅表面生存時間最短,半數病毒在46分鐘後滅活。

據聯邦衛生部網站,感染冠狀病毒後的症狀從輕度到肺炎不等,可能包括髮燒、咳嗽、喉嚨痛、疲勞和呼吸短促等。

截至週二(317日)下午,建議只有那些剛從海外旅行歸來或接觸過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患者且在14天出現症狀的人士前去做病毒測試;

如果您自認為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請致電您的醫生,請勿直接前去就醫;或者您可致電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

更多信息前往,您同時可以收藏該網站關於

分享
Published 18 March 2020 11:00am
Updated 18 March 2020 11:04a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