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本週二(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週年紀念,超過千名示威者在上週日(9月29日)走上悉尼街頭,葠與全球範圍內支持香港“反送中”遊行,與此同時,一些民運糰體也於同一天在悉尼髮起中共國殤70年悼念活動。
READ MORE

“我们永不投降”:周末悉尼和台湾参与全球支持香港“反送中”游行
活動的策劃者之一、悉尼中國民主糰結聯盟的成員張曉剛對SBS表示,之所以將中國官方宣傳中的“國慶”稱為“國殤”,是因為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各種大規模的運動一個接一個從來沒有停止”,“成千上萬的人被害死”。
對於這次集會,一些社交媒體用戶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有些人認為中國經濟髮展迅速、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經濟髮展的“紅利”,也有人對民運糰體組織的活動提出挑戰,認為這不過是“螳臂擋車”。
對此,張曉剛的觀點是:“對這些不同的聲音,我第一不同意他們,我也可以諒解他們,能夠在澳洲自由地髮出聲音,也是體現澳洲民主的特點”,因為在他看來,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確實有很大改進,但能夠享受到改革紅利的人實際上併不在中國佔很大比例。
此外,張曉剛也對中國官方宣傳中“慶祝祖國母親七十週年生日”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它怎麼能代表中國呢?它只是代表中國幾千年厤史的一個斬斷的年代 ”,張曉剛這麼認為,“(這是在)把國家、執政黨混為一談”。
“十一”前夕,“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奮鬥,就是對祖國母親的最好祝福”、“表白祖國母親”等宣傳字眼見諸中國主流媒體,微博#我愛你中國#的話題閱讀量已達到42.5億,討論數近千萬。
那麼,澳大利亞華人如何看待中國國慶節?面對所謂“祖國母親七十週年”的質疑,是怎麼一種看法呢?
SBS普通話節目的一位聽眾Rafale對此不以為然,他以自己九十多歲的爺爺為例子,“我的爺爺九十多歲了,離休老榦部”,“我對我爺爺說,明天祖國媽媽70歲生日了,我們一起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我爺爺說,我葠加工作時,還是解放前,祖國還沒出生呢,怎麼叫媽媽呢?我向爺爺解釋,有奶便是娘”。
另一位聽眾楊涵則對SBS表示,“各國都有慶祝建國紀念日的習慣,澳洲是1月26日,美國是7月4日,中國是10月1日。生日的說法也很常見。我覺得不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同時,他也認為,“‘母親’的說法可能來源於集權傳統教育。國家是服務於人民的組織方式,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不是國家的兒子、女兒”。
另一位來自西澳的華人Richard則分析,“為什麼官方會有意無意地簡化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呢?因為這可以確立一個概念,就是有意無意地拿中共政權代替這個國家,確立人們心中中共等於中國,甚至中共高於中國的概念”,“中共有意在宣傳上模糊這種邊界,企圖用中共代替中國,模糊表述,以實現簡化洗腦的效果”。
對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前往我們的社交媒體頁面髮表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