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新冠患者或永久性喪失味覺嗅覺

大部份因感染新冠病毒導致喪失嗅覺的倖存者一般都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嗅覺及味覺。但有少部份患者則在痊癒多時仍未恢復,令專家擔心病毒可能令大量人永久喪失味覺及嗅覺。

Katherin Hansen used to be able to recreate a restaurant recipe just from tasting a dish before contracting COVID-19.

Katherin Hansen used to be able to recreate a restaurant recipe just from tasting a dish before contracting COVID-19.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要點:

  • 大部份患者康復後都能迅速恢復嗅覺及味覺,但亦有少部分在多個月後仍未恢復。
  • 專家擔心,新冠病毒可能導致部份患者永遠失去嗅覺及味覺。
  • 失去嗅覺不但會影響食慾、導致營養不良,同時亦令患者難以辨識周圍環境所存在的危險。
嗅覺及味覺喪失是其中一個患上新冠病毒的明顯徵狀之一。對於部份患者而言,這可能是他們首先出現的染病徵狀,甚至是唯一的徵狀。

大部份患者將在康復後數星期內恢復味覺及嗅覺。但對於少部分患者而言,味覺喪失則在長時間繼續對他們做成影響,而醫生亦難以判斷他們的味覺會否或何時恢復。

《紐約時報》報道,科學家目前對新冠病毒如何導致味覺喪失仍然不太了解,亦未知可以如何治癒有關的情況。

但隨著新冠病毒席捲全球,相關個案亦約來約多。有專家擔心,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導致大量「倖存者」永久喪失味覺及嗅覺。

嗅覺與味覺及食慾均有非常密切的聯繫,而嗅覺喪失亦可能那個導致患者失去食慾。
與此同時,突如其來失去食慾亦可以造成嚴重影響個人情緒及生活質素。早前已有研究顯示,失去味覺嗅覺與社交孤立、失樂、脫離生活圈子等亦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繫。

近期社交媒體 Facebook 上有人開設了一個支援群組,成員包括九千名新冠患者。英國科學家針對這九千人的經驗進行研究。

不少成員表示,他們不但失去飲食上的樂趣,同時亦失去參與社交活動的意欲。情況導致他們與其他人的關係疏遠,導致他們感到孤獨,甚至與現實世界隔絕。

哈彿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副教授達塔(Sandeep Robert Datta)說:「由一個公共衞生的角度,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
考慮到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總人數,即使只有一成患者出現長期味覺嗅覺喪失,數量亦是數以百萬計。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患者缺乏適當的營養。患有嗅覺喪失的人士可能仍會感受到基本味道,但嗅覺則有助增加人體大腦對食物味道的感知。

報道指,很多失去嗅覺的人都會失去食慾,導致他們處於營養不良及體重減少的風險。

同時,嗅覺亦用作人體的主要警報系統,提醒各人注意周遭環境所可能存在的危險,如煤氣洩漏。

老年人嗅覺減弱是長者更容易遭遇意外的原因之一,包括未能及時發現食物在火爐上燒焦繼而觸發火警。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4 January 2021 1:23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10pm
By Roni Caryn Rabin, Winmas Yu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