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稱,騙子們在不斷改變他們的詐騙方式,假冒一些受公眾信賴的品牌和機構,例如政府機關、水電煤氣和通訊公司等。
ACCC副主席Delia Rickard說,利用互聯網等手段意味著,騙子們可以大規模地進行電話或電子郵件詐騙,“他們只需要1%的人上噹就可以大賺一筆”。
根據ACCC的最新詐騙觀察報告,截至2016年10月底,澳大利亞人在詐騙中損失超過7000萬澳元,而Richard說,這只是冰山一角,他預計這一數字只佔詐騙金額的5%至10% 。
騙子的手段也不斷“升級換代”。例如,偽裝成稅務局的騙子會索要iTunes禮品卡或其他的預付卡方式,作為對所欠稅款的支付,併威脅受害人如果不立刻支付就會被逮捕。據稱此類詐騙損失在2016年已經超過一百萬。
Richard還指出,騙子們所要求的支付方式甚至還包括比特幣,尤其是通過勒索軟件,他們可能會索要500元到數千元來解鎖電腦。
然而最大的詐騙損失仍然來自網上約會詐騙和投資詐騙,截至去年10月份,這兩種類型的詐騙分彆造成超過2100萬和2500萬的損失。
在網上婚戀約會詐騙的受害人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受害人通過社交媒體與騙子相識,也不只是通過臉書。
而兩元期權(binary options)詐騙在2016年十分猖獗,騙子們偽裝成兩元期權交易員,併對大宗商品、資產或指數價格走向作出短期預測,還通過高壓手段說服人們投資,之後實施騙錢。
如何保護自己:
- 如果一切聽上去過於美好,很有可能是騙局;
- 心存懷疑,絕對不要給你從網上認識的人寄錢,不管你們的關系多麼好;
- 除非你百分百信任髮件人確實是他們說的那樣,否則不要點擊任何郵件中的鏈接;
- 如果有可疑情況,不要使用郵件或來電中提供的聯系方式。如果是政府部門、水電氣或電話公司,使用電話簿或網上搜索的方式,直接與相關部門或機構聯系;
- 保護好你的個人資料。絕不要向通過電話或郵件突然聯系你的人給出你的個人資料或財務信息,不管聽上去多麼真實;
- 任何要求以禮品卡(例如iTunes)、電子轉賬或比特幣的方式付款,都要警惕是騙局,不要那麼做;
- 保護好你的電腦安全,定期做好備份併且更新殺毒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