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中以悉尼Ku-ring-gai市議會為例,這裡只有14%的人肥胖,人們的平均腰圍是全澳最低之一,與此同時往西北開四個半小時到Wellington地區,那裡是完全不同的圖景——近一半成人是肥胖人士,患糖尿病、某些癌症、心髒病和痴呆症的風險更高。
這不是特例,在墨爾本中部和珀斯內城區,超重或肥胖人士的比率達到全澳最低。
READ MORE

全澳全职工平均周薪公布:首领地最高 塔州垫底
維多利亞大學的羅斯瑪麗·卡爾德(Rosemary Calder)教授因此呼籲儘快重視這一問題。
她說:“我們不能忽視人們住在哪裡(對肥胖程度)的影響,人們住在哪裡與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有很大的關系。”
根據維多利亞大學髮布的《澳大利亞健康追踪報告》,肥胖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的居住地,併且各地區之間的肥胖率差異高達300%。
卡爾德教授分析,較富裕區的人士肥胖率之所以較近,是因為資源豐富,“有更多的空間專門用於公園和娛樂設施”,“公共交通、自行車道能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且距離人們的工作地點相對較低,使人們在上下班途中不必依靠汽車”。
此外,她還認為,在較富裕的區,新尟蔬果商店密度更高,快餐店數量較少,意味著人們更容易穫得健康食品。而低收入社區的情況與之剛好相反。
卡爾德教授說:“肥胖是一個與方位相關的問題”,“我們需要讓政府明白改善全民健康的最好方法是著眼於那些健康風險最大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