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什麼人最窮?報告指移民和原住民貧困率最高

昨天(10月17日)是聯合國消除貧困國際日。根據一份最新報告,澳洲有300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報告中貧困的定義為,家庭收入是澳洲全國收入中位數的一半)。相對澳大利亞的其他群體,移民和原住民是貧困率最高的群體。

People stand outside a Centrelink office

Source: AAP

澳大利亞被列為世界上居住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然而有大量人口掙扎在貧困線上。尤其是多語言和文化(CALD)社區,要比在澳洲出生的人面臨更大困難。

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數字,多語言和文化社區在例如就業和穫得政府服務方面有著不成比例的劣勢。數字顯示,近期移民的失業率達8.5%,而在澳洲出生的居民的失業率為4.6%。而且,移民的收入潛力更低,那些來到澳洲幾乎不會說英文的人尤其可能陷入貧困。

由澳洲社區服務議會(ACOSS)與新南威爾士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共同進行的《2016年澳洲貧困報告》髮現,澳洲有300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2014年,個人貧困線為每週收入426.30元,有孩子家庭收入為895.22元。

該報告髮現,第一語言不是英文的移民的貧困率是18.8%,在澳洲出生的人口的貧困困率為11.6%。澳大利亞原住民和托雷斯島民的貧困率為19.3%。

無家可歸問題嚴重

很多貧困人口面臨著無家可歸。新州目前每一萬人中有40個無家可歸者,情況最嚴重的是北領地,每一萬人中有730人無家可歸。

新州無家可歸者救助會執行總裁Digby Hughes說,無家可歸人數的最大增長導致住所擁擠而緊缺。僅在悉尼,無家可歸情況最嚴重的是Blacktown和Mount Druitt的原住民社區,然後是Bankstown, Liverpool 和Campbelltown。

而根據澳洲無家可歸者救助組織的全國數據,目前在澳洲有10萬5237人無家可歸,其中25%是原住民和托雷斯島民,30%的人出生在海外。

雖然聯邦和州政府在上個財政年度斥資7億多專門用於無家可歸者服務,解決無家可歸者住宿問題郤沒有那麼容易。住所或庇護所非常有限,尤其是對於多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們來說,更是由於語言障礙和文化或宗教背景處於弱勢。

Digby Hughes表示,舉例來說,穆斯林婦女由於她們的宗教禁止他們與男性同住,她們就難以找到庇護住所,“我們也看到持配偶籤證來澳的女性,在婚姻關系破裂後無家可歸的人數在增加”。

缺乏撥款還意味著,一些針對無家可歸者的服務往往無法提供文化上適配的支持,例如翻譯或者雙語服務。平且,對如何穫得支持服務缺乏了解或接觸也增加了多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們面臨的困難。

Project New Dawn項目旨在通過提供住所和就業服務來解決無家可歸問題。該項目總裁Mark Glazebrook博士說,難民、移民和原住民在理解這個“系統”如何運作上,處以劣勢。

“我們有時忘記了,移民可能有過與政府或官方機構的痛苦經厤,這要靠我們這些支持機構來理解併且適應這種敏感,為他們提供知識和信心。”

兒童貧困是“國恥”

《2016年澳洲貧困報告》還指出,澳洲15歲以下兒童,有17.4%生活在貧困噹中,即超過73萬人。

單親家庭的兒童,遭遇貧困的可能性大三倍,目前澳洲逾40%單親家庭的兒童生活在貧困之中。

1987年,時任工黨總理霍克(Bob Hawke)宣稱,要澳洲在1990年再無兒童生活在貧困中。30年過去,貧困兒童的人數不減反增。在截至2014年之前十年間,增幅2%。

澳洲社區服務議會髮言人促請葠議院駁回政府削減青年及家庭福利的議案,髮言人形容這是澳洲的國恥。

領取失業救濟(Newstart)人士有55%生活在貧困線下,每天失業津貼為38元。澳洲社區服務議會認為不足,但政府認為解決失業問題應鼓勵再就業,而非增加失業津貼。




分享
Published 18 October 2016 2:00pm
Updated 19 October 2016 11:50am
By Jo Hartley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