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隅良典1945年出生於日本福岡,1974年在東京大學穫得博士學位,自2009年以來一直擔任日本東京工業大教授。他將可穫得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自噬機制是細胞生理上一種基本過程,對人類的健康和疾病有重大影響。這種過程對受損細胞成分的降解和再利用很重要,一旦此一功能受損,據信會造成老化和細胞受損。
研究人員在1960年代首度觀察到細胞可能會摧燬自身的成分,把它們包覆在薄膜裡,然後運送到負責再生的溶體處理。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 托馬斯.珀爾曼概述了該獎項的細節:“諾貝爾大會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今天決定將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髮現可以控制自噬機制的大隅良典。”
諾貝爾委貝會髮布聲明說:“研究這種現象相噹困難,一直少有進展,直到1990年代大隅良典進行連串傑出的實驗,利用面包師所用的酵母,才辨識出自噬機制的必要基因。”隨後解釋酵母自噬的根本機制,併且證明人類細胞也有類似的复雜機制。
聲明說,大隅良典的髮現“開創了新的範例,有助我們了解細胞如何再利用它的成分"。
“自噬基因若髮生突變可能導致疾病,而自噬過程涉及數種疾病,包括癌症和神經疾病。”
大隅良典告訴日本放送協會(NHK):“對研究人員而言,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他表示:“我的座右銘是為人所不願為。我認為(細胞分解)非常有趣。這也是一切的起點。”
“這在過去沒有引起太大注意,但是如今已到了它受到更大關注的時候。”
生理學或醫學獎是諾貝爾獎每年首個頒髮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