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擁有相對完整的養老體系,但是這一體系在新冠疫情期間暴露了嚴重的缺陷。根據養老行業皇家委員會聽取的報告,養老機構死亡病例佔全澳新冠死亡病例中的近70%。
一份由Fifth Dimension進行的調查顯示,1000名接受調查者中有54%正在考慮將家人從養老機構接回家中,其中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不會再把老人送回去,半數受訪者也表示他們對養老機構的信任自從疫情以來有所下降。
同樣的不信任感也存在在澳洲華人社區中。
居住在悉尼北區的Jennifer Wan*已經在澳大利亞定居超過40年。現在已經年近70歲的她仍舊選擇自己獨居。
“我女兒有的時候會一起住,但是大部分都是我自己。腿腳也都好,沒有什麼特彆需要幫助的。”她對SBS普通話節目表示。
Jennifer對於養老院有著傳統的心理隔閡。
我們這代人好像都不是很想去養老院,可能是文化問題,除非是自己什麼都不行,完全走不動了非要有人照顧才會去。
READ MORE

前首席医学官:维州养老院疫情惨剧本可避免
羅甯*是一名中國移民,之前曾在養老院做過護工。他告訴SBS普通話節目,澳大利亞的養老院可以分為很多種,有高級且昂貴的安老社區(retirement village),或者是普通一些的老年宿舍(hostel),還有公益性質的護理院(nursing home)。
“最貴最豪華的安老社區有24小時服務,按一下鈴就會有人來照顧。老年宿舍往往是教會出錢蓋的,裡面的老人還有行動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照顧,他們不需要全天候照顧,裡面的娛樂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最後一類是護理院,是享受政府福利的,裡面老人不能自理,比如中風或者失智,政府補貼之後他們的花銷是很少的。”
“澳洲的養老護理很到位。”他說。
但是疫情期間養老院出現的嚴重問題和之前媒體報道的虐待老人事件讓不少人對養老機構的信心遭受打擊。
READ MORE

“我宁愿去死”85岁老人疫情隔离每天只能看着一堵墙
Jennifer就是其中之一,即便是豪華的養老機構也不能讓她完全信任。
“我一些朋友在養老院,裡面很豪華的,還能看到海,他們都說很好。但是電視裡還是有那些不好的事情髮生。”
羅甯認為,養老機構出現的虐待事件屬於零星案例,他在工作期間併沒有遇到類似事件。
“澳洲的養老機構服務還是很到位的,基本的照顧、保護設施都做得很好,沒有說的那麼悲慘。”
READ MORE

澳洲如何购买养老服务?
但是他也指出,由於文化隔閡的問題,華人在養老院裡面會遇到不少挑戰。
“第一是語言的問題,養老院裡面很少有員工會中文,所以在有需要的時候溝通會有問題,”他說,“第二是文化差異。養老院安排的娛樂活動、遊戲和讀報紙通通都是西人的活動和文化,比如填字遊戲(crosswords),賓果(bingo)這類遊戲。華裔老人可能很難理解他們在做什麼。”
“第三是食物,雖然華人可以自己去指定食物,但是他們還是做不出華人喜歡吃的味道。第四是生活習慣,比如,西人都是早上起來洗澡,大部分亞洲人都會是晚上洗澡的吧。”
他們喜歡喝冷水,喝冰牛奶,吃冰的Weet-Bix,華人很難適應。
Jennifer說,自己很享受能夠在自己院子裡養花種菜的自由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比養老院裡面的集體生活更有樂趣。
“我平時會去教會,有很多朋友,他們可以來我家或者一起出去。養老院裡面雖然有很多人,但是自己一個人住慣了,不適很想和彆人擠在一起。”她表示目前還沒有住養老院的計劃。
然而,誠如羅甯所說,很多老人入住養老院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無論是行動不便還是生活不能自理,他們似乎沒有更多選擇。
“我覺得如果住到護理院(nursing home)裡面去的話,是有點落寞的。就像是人生最後一站,只能住進去。”
*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