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場直播的片段顯示,昨日星期三深夜有保安在八米高、重兩噸的國殤之柱四周設置黃色路障,並有工人掛起大幅白布。其後,由貨櫃被運送離開,直至香港時間約凌晨五時,整座雕塑品被完成拆除。
這座雕像是前英國殖民地為數不多、紀念八九年血腥鎮壓的公共紀念碑之一,但中國將此次歷史事件列為禁詞,不准公開紀念。
據現場的兩名路透社記者稱,建築工人在該範圍附近碾磨時,有一部起重機吊臂及至少一個貨櫃進入校園,現場可聽到嘈雜的施工噪音,四周圍起白布。
在墨爾本的香港移民李小姐2000年代在香港大學畢業,她向SBS中文表示,港大校委會向教職員、學生及舊生發聲明,指「在昨日(12月22日)的會議上,決定將雕塑移除。」
李小姐指出,「國殤之柱」非常具歷史意義,她與很多香港市民一樣,已經習慣這個雕塑屹立香港大學校園。她說,現在失去,就覺得雕塑很重要。
她憶述,其實自己除了在新生迎新營,由高年級的師兄師姐,以遊戲方式介紹校園各地標,認識「國殤之柱」後,從本科生到碩士的6年港大讀書生活,真正停下看這個雕塑的次數,「一隻手都數得晒」。
李小姐表示,雕塑放在大學其中一個入口附近,很多學生已經接受成為大學校園的一部份。
她認為,現在由於香港的情況,「草木皆兵」,會引起更大的討論。而今次的事件,並非僅僅是涉及香港大學的社區,「更是全香港人的事」。
李小姐又說,其實,香港大學也是很多中國大陸旅行團的其中一個景點,而香港大學也有不少來自內地的學生,「國殤之柱」會令他們認識過去的歷史真相。
她又認為,大學是最能夠討論問題的地方,「國殤之柱」的移除,是影響學術自由。
港大校委會的聲明表示,移走雕塑後大學會跟進,並指「大學從未批准任何個人或團體在校園放置『國殤之柱』,亦有權隨時採取適當行動處理。」
國殤之柱創作人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就發聲明表示,對香港大學侵犯其私人財產「感到非常震驚」,將會要求「就任何損毀申索賠償」。

Source: Supplied
他又指,早於三個月前已去信港大,要求親自前來移走國殤之柱,但不獲回覆。他重申,國殤之柱由自己擁有,促請校方妥善保存,如有任何損毀必定要求賠償。
港大今年10月去信支聯會,要求支聯會移走「國殤之柱」,否則視為放棄。支聯會回覆港大指,「國殤之柱」屬於原創者高志活,知道高志活正委託律師跟進,建議港大直接與高志活代表律師聯絡。
高志活其後發聲明,指已在香港委聘律師,向港大發律師信,要求召開聆訊。丹麥外交大臣科弗德(Jeppe Kofoed)10月中亦發聲明,指雖然丹麥政府無權決定其他國家的大學選擇展示甚麼藝術品,但自己必須對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言論自由及藝術自由警惕,已向北京當局反映意見。高志活11月中表示,希望親自來港處理,但必須得到香港政府保證他和團隊不會因《國安法》被捕,不過港府拒絕評論此事。
READ MORE

英國責香港民主自由倒退 特區政府逐點反駁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