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寶寶(bilingual children),指的是同時掌握了兩門語言的寶寶。寶寶的雙語習得,與家庭和學校息息相關。
首先談談在澳洲的教育體系內,不同程度的語言教學模式。
一、 週末社區學校
據Community Languages Australia統計,澳洲大約有700所社區語言學校,在1400多個場所上課。 全國有10萬多名學生葠加社區語言學校的學習。2014年,Prep-10年級社區語言學校在全國提供69種語言,在11和12年級提供42種語言。
二、 私人輔導老師
雙語或多語家庭中,請私人語言老師的情況不多。單語家庭請說外語的保姆照看孩子併且和孩子說外語的情況慢慢增多。
三、 課後輔導班
這種輔導班就是在學生放學以後,在他們的小學裡再上一小時的外語課。好像將外語的After School Care。這種輔導班一般是學校提供場地,另外的公司來開辦。有時學校家長也會自髮組織起來,請一位老師來學校辦課後語言輔導。
四、 LOTE
全稱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這是政府中小學自帶的語言課。澳洲全國教學大綱中共有16種外語,包括中文、德語、原住民語言、啞語等。LOTE一般一週教學時間為一到兩個小時。
五、 CLIL
全稱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LOTE的升級版。每週兩小時左右。CLIL的精髓是不為語言而教語言,而是用外語教其它科目。比如,用中文教科學,用法語教藝術,等等。CLIL是從有著豐富語言教學實踐的歐洲和加拿大引進的新研究,目前維州正在試點。
六、 BILINGUAL雙語學校
雙語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即指學校教育包含了兩種語言的教育,既包含英語教育,也包含孩子的母語或者另外一門語言的學習。目前,澳大利亞有近30家雙語學校。 在提供的語言中,中文在過去的十年裡增長最快。
想要從小培養雙語寶寶,雙語學校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但是不能認為送孩子進雙語學校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學校和家庭需要緊密合作。下面就談談培養雙語寶寶時可能遇到的誤區。
誤區一:孩子的腦袋就像海綿
研究表明,比起習得一種語言,習得兩種花費的時間更長。父母不要以為,兒童學語言是“天生的”,不需經過艱苦的努力就能同時學會兩種語言。
在雙語學校中,孩子們每週有一半時間都在學習外語,和用外語學習其它科目。為了鞏固語言的習得,英語和外語都會有課後閱讀,孩子需要在家讀給家長聽。
學校裡的學習時間,在語言的掌握方面是不夠的。許多家長為了幫助孩子的外語習得,自己也開始和孩子一起學習。
誤區二:孩子好像兩種語言都沒學好
從小學習兩種語言,看似代表每種語言只有一半的學習時間。有一些家長擔心雙語環境或者雙語教學會影響寶寶正常的語言髮展,延緩其詞彙,句法的學習。
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雙語教學和語言髮展遲緩的聯系。
有二十多年雙語教學厤史的Richmond West小學,在prep到三年級時有的學生的確顯示出英語水平不拔尖的現象。但到了五年級,許多孩子在英語和外語的表達和書寫都非常優秀。雖然這個現象的具體原因還沒有被科學地研究過,但隨著孩子腦部髮育和個人認知的成熟,在小學高年級能將從小學習的兩種語言打通脈絡的確可以理解。
誤區三:要堅持一個家長說一種語言
有的家庭有兩位家長說不同語言的優勢。於是決定兩人分彆對孩子講兩種不同的語言。
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能證明,孩子需要說話人持續使用一種語言,否則就會搞混。的確在初期,這也許能給孩子建立一個和不同的家長說不同的語言的習慣。
在使用成熟時,家長不用對語言的混搭太過緊張。雙語的成人時常會混用兩種語言。
家長可以儘可能多地用自己的母語對孩子說話,朗讀、唱歌給他們聽。但不要指望把孩子交給電腦語言遊戲。
還有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經在學習雙語,注意在其它方面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比如學習更多的才藝等。
本文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台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