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大轉型:美俄峰會前瞻

下週一( 7 月 16 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特朗普就要與普京會晤了。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R) and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L) talk at the break of a leader's meeting at the 25th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right) and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left). Source: AAP

在美國國內「通俄門」事件像達摩克裡斯神劍一樣高懸在總統頭頂上的敏感時刻,特朗普不避嫌疑慨然赴會,顯然是出了大事,或者是要憋著出什麼大招,倒是有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的意味。 但究竟出了什麼大事,或者將要出什麼大事呢?

在眼下的世界格局中,俄國早已衰落,除軍工外,呈現出不可逆的去工業化態勢,只靠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出口艱難度日,頗有美國高官諷刺俄國為「假裝成國家的加油站」。 但是普京總統卻是有自己「大國崛起」大戰略的。 這個大戰略就是依託俄國的石油天然氣優勢,以石油天然氣管道網路為軸心,以油氣資源供應量及其價格為杠杆,來撬動地緣政治板塊,實現資本輸入,反哺高科技產業、軍工、農業和社會民生。

普京總統從 2000 年上臺至今已逾 18 載,複盤去看,他的內外政策施政主軸就是圍繞上述大戰略旋轉的。 人們都還記得,普京總統上臺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收拾後蘇聯時代崛起的俄羅斯寡頭,把這些寡頭們控制的油氣資源全部收歸國有。 這是普京大戰略能夠貫徹的基礎。 而普京本人也從此被西方輿論視為新的獨裁者。 接下來普京所作的一切,不管是出兵格魯吉亞,介入烏克蘭內戰,吞併克裡米亞,進軍敘利亞,力挺伊朗,都是為了確保俄羅斯油氣管線的地緣政治安全,以及影響產油區的安全態勢,從而撬動油價向俄羅斯有利的方向發展。
Vladimir Putin Russia 2018 FIFA World Cup Spain
Russia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Source: Getty Images
在美國國內「通俄門」事件像達摩克裡斯神劍一樣高懸在總統頭頂上的敏感時刻,特朗普不避嫌疑慨然赴會,顯然是出了大事,或者是要憋著出什麼大招,倒是有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的意味。 但究竟出了什麼大事,或者將要出什麼大事呢?

在眼下的世界格局中,俄國早已衰落,除軍工外,呈現出不可逆的去工業化態勢,只靠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出口艱難度日,頗有美國高官諷刺俄國為「假裝成國家的加油站」。 但是普京總統卻是有自己「大國崛起」大戰略的。 這個大戰略就是依託俄國的石油天然氣優勢,以石油天然氣管道網路為軸心,以油氣資源供應量及其價格為杠杆,來撬動地緣政治板塊,實現資本輸入,反哺高科技產業、軍工、農業和社會民生。

普京總統從 2000 年上臺至今已逾 18 載,複盤去看,他的內外政策施政主軸就是圍繞上述大戰略旋轉的。 人們都還記得,普京總統上臺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收拾後蘇聯時代崛起的俄羅斯寡頭,把這些寡頭們控制的油氣資源全部收歸國有。 這是普京大戰略能夠貫徹的基礎。 而普京本人也從此被西方輿論視為新的獨裁者。 接下來普京所作的一切,不管是出兵格魯吉亞,介入烏克蘭內戰,吞併克裡米亞,進軍敘利亞,力挺伊朗,都是為了確保俄羅斯油氣管線的地緣政治安全,以及影響產油區的安全態勢,從而撬動油價向俄羅斯有利的方向發展。
Russian flag
Senior Russian and NATO military chiefs hold talk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ies collapsed over crisis in the Ukraine. Source: AAP
在美國國內「通俄門」事件像達摩克裡斯神劍一樣高懸在總統頭頂上的敏感時刻,特朗普不避嫌疑慨然赴會,顯然是出了大事,或者是要憋著出什麼大招,倒是有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的意味。 但究竟出了什麼大事,或者將要出什麼大事呢?

在眼下的世界格局中,俄國早已衰落,除軍工外,呈現出不可逆的去工業化態勢,只靠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出口艱難度日,頗有美國高官諷刺俄國為「假裝成國家的加油站」。 但是普京總統卻是有自己「大國崛起」大戰略的。 這個大戰略就是依託俄國的石油天然氣優勢,以石油天然氣管道網路為軸心,以油氣資源供應量及其價格為杠杆,來撬動地緣政治板塊,實現資本輸入,反哺高科技產業、軍工、農業和社會民生。

普京總統從 2000 年上臺至今已逾 18 載,複盤去看,他的內外政策施政主軸就是圍繞上述大戰略旋轉的。 人們都還記得,普京總統上臺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收拾後蘇聯時代崛起的俄羅斯寡頭,把這些寡頭們控制的油氣資源全部收歸國有。 這是普京大戰略能夠貫徹的基礎。 而普京本人也從此被西方輿論視為新的獨裁者。 接下來普京所作的一切,不管是出兵格魯吉亞,介入烏克蘭內戰,吞併克裡米亞,進軍敘利亞,力挺伊朗,都是為了確保俄羅斯油氣管線的地緣政治安全,以及影響產油區的安全態勢,從而撬動油價向俄羅斯有利的方向發展。
Iran's President Hassan Rouhani, left, Russia'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right, and Turkey's President Recep Tayyip Erdogan
Iran's President Hassan Rouhani, left, Russia'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right, and Turkey's President Recep Tayyip Erdogan Source: AAP
然後是伊朗問題。 在伊朗問題上,只要美國並不真正對伊朗動手,而只是維持高壓制裁全面封鎖的狀態,實際上對俄羅斯是有利的。 伊朗石油無法進入世界市場,或者僅僅是伊朗石油禁運得可能性本身,都足以炒高油價,這顯然對俄羅斯是有利的,對於已經變成石油出口國的美國來說也是有利的,但是對於中國和歐洲等石油消費國來說顯然是不利的。 在負債率高企的高杠杆折磨下,中國和歐洲的經濟形勢已經很脆弱了,油價高企造成的輸入性通脹,將使得情況更加惡化,也許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在上周中俄英法德五大國維也納會議上發表聯合聲明,強硬表示繼續落實伊朗核協定的時候,各方的立場相同,但是出發點卻有微妙的不同。 歐洲與中國這兩個石油消費市場迫切需要維護伊朗核協定,保證伊朗石油繼續出現在市場上;但俄羅斯的訴求似乎只在於,我知道不管我們怎麼做,美國都會堅持敵視伊朗的政策,但是至少我們一致發聲的態度,會迫使美國不至於鋌而走險, 在伊朗問題上武力破局。

實際上,只要美國與俄羅斯在伊朗、敘利亞和石油問題上達成協調,這件事本身就會對東面的中國和西邊的歐盟都造成巨大的壓力,這在貿易戰的大環境下,對美國無疑是極其有利的。 歷史上,只要(英)美與俄羅斯聯手,似乎就沒有人能敵得過這種大同盟的巨大威力。 因此,在赫爾辛基峰會上,特朗普總統頂著國內壓力尋求美俄協調幾乎是必然發生的大概率事件,而這種協調的形成,必然造成基本國際格局的大轉型。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普京總統會接受特朗普的誘惑,達成史有前例的俄美大協調麼?

聲明:作者薛曉明,悉尼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研究生。
以上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Xiaoming Xu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