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在11月初宣布了打工度假的新政策,將目前簽證最長年限由兩年放寬至三年,並且可以受雇於同僱主達一年 (相較於之前的半年期限)。此一政策轉變看上去是提供了打工度假者優惠,但只要是長期關注澳洲農村發展的相關人士都知道,實質上受益方是澳洲的初級產業 (特別是農牧業。該政策的放寬其實是回應來自澳洲農牧業的訴求,即是以短期勞工解決澳洲農場勞動力的不足。
長久以來,澳洲的農牧業處於一個極為尷尬的狀態。數十年來由於錯誤的城鄉規畫政策,澳洲政府缺乏對區域鄉鎮基礎設施的投資,以至於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 (澳洲的都市化將近九成),導致雖然澳洲是農業大國,近八成的農產品供做出口,但是農村勞動力極為匱乏。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澳洲政府想方設法吸引各國的短期勞工,也因此針對不同的族群提供不同的短期打工簽證,包括針對太平洋島國的季節性(農業)工作簽證,以及許多華人熟悉的度假打工簽證。過去十年,台港青年對澳洲打工度假熱度不減,以台灣為例,澳洲政府每年發出的度假打工簽證數量約在兩萬到三萬之間,澳洲也在2015年開放每年五千名額給中國青年來澳度假打工。
READ MORE
打工度假籤證年齡上限或放寬至35歲
然而,這些到農村打工度假的青年卻成為被忽略的一群人。以台灣打工度假族群為例,2018 年有大約16000人正在澳洲打工度假,是僅次於英國以外最大的打工度假來源國。而大部分人為了獲得第二年繼續留下工作的 “二簽",大多會到農場工作。即使這些台灣打工度假客對澳洲農業貢獻良多,但他們的故事卻很少被注意。
與英國打工度假客相比,台灣人與澳洲人有著語言與文化隔閡,大部分的台灣人在來澳之前也不曾有過農村的工作與生活經驗,面對農場工作的風險更是一無所知 (一般的風險包括中暑,接觸與吸入農藥;嚴重的風險包括機器操作造成的傷害等)。雖然澳洲的勞動法規相對完善,但由於語言隔閡,打工度假客對相關資訊認知不足,許多雇主更認為由於農場背包客會為了滿足申請二簽的條件會願意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因此並不在乎自身企業是否守法。另一方面,許多在地的工會也很少將短期勞工納入體系,導致許多打工度假客被雇主或工頭剝削。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calling for a national roll out of an extension to working holiday visas. Source: AAP
因此,當前的政策更動不能看做是嘉惠打工度假族群。澳洲政府若沒有檢討如何有效且制度化的改善農場打工度假者的勞動條件,而只是單方面的延長簽證效期,無啻於將打工度假者當成免費勞力提款機,反而可能使剝削的情形更為嚴重。澳洲總理近日也宣布有意調降永久移民的配額,這一來一往剛好顯示出澳洲政府不願意為其勞動力付出相應的代價,在移民對澳洲經濟與整體發展貢獻良多的清況下,削減永久移民配額可大幅減少社會福利支出,但與此同時又不需要為增加的臨時勞動人口 (如打工度假客)提供福利甚或是基本的勞動權益保障。簡言之,澳洲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來保障打工度假客權益。
聲明:作者Zoe Wang,博士,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環境問題專家
以上為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