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外國進行政治榦涉,澳大利亞聯邦議員將被迫披露自己何時做過替外國政府代言的行為。
在卸任後的三年內為外國勢力或企業工作的前部長和員工也必鬚做公共申報。但慈善機構沒有受到重新起草的外國影響透明度計劃法案(Foreign Influence Transparency Scheme)的影響。
該法案原本計劃對慈善機構施加更加嚴格的報告要求,也常被簡稱為反外國榦涉法案或者反間諜法案。
聯邦議會的國家安全和情報委員會想要一個登記制度來記錄代表外國勢力的遊說人員,還有一個平行的登記制度記錄代表外國政府寀取行動的聯邦議員。
委員會主席安德魯·哈斯泰(Andrew Hastie)說,澳大利亞安全機構警告說,澳大利亞境內的“秘密影響活動明顯增加”。
他在週一表示:“這對澳大利亞的主權、我們國家機構的完整性以及我們公民行使權利構成了威脅。”
該法案旨在通過建立一個登記代表外國勢力的人的制度,以及在離開議會三年內接受外國遊說工作的前部長們的登記制度來遏制外國向澳大利亞施加影響力。
在2017年有報道稱法案旨在遏制中國在澳大利亞政治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之後該法案給澳中關系帶來了麻煩。
該法案已經得到了兩黨支持,併將於週二提交給眾議院。

Prime Minister Malcolm Turnbull wasn't taking a backseat during Question Time. Source: AAP
總理介入反間諜法案的辯論
特恩布爾總理警告稱,澳大利亞永遠不應該對保護自己主權和民主的工作感到自滿。
總理在議會就新的反外國榦涉和間諜法進行辯論之前髮出這一警告。
他週一在堪培拉對記者表示:“反外國榦涉法的目的無非是確保我們的政治決策、民主由澳大利亞人民負責,以讓及外國利益集糰試圖影響澳大利亞事務的時候,要公開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