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rce: SBS
澳洲廣播公司報道,雪梨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的尼爾(Bruce Neal)教授抽查了市面超過 34000 款附有「健康星級標籤」(Health-star rating)的食品。
現時,這些星級標籤均屬於自願性質,令消費者更容易作出選擇。
「健康星級標籤」的宣傳資料顯示,「星級評分越高,產品越健康」。
但有營養專家則表示,一些帶有天然糖份的食物,跟後期加工、添加的糖分被歸為同一類。
尼爾教授認為,有益的糖份對消費者的健康有益,因此有必要區分食物中的天然糖份及後期添加的糖份。
他說:「添加的糖份是卡路里的來源,是肥胖及蛀牙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假如將兩者分開顯示,消費者將能更容易比較食物的營養價值。
有營養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低營養的食物(如蛋糕、雪糕、肉批、經加工的肉類、薯片及汽水等)所包含的添加糖份,比其他食品(如芝士、牛奶、麵包、乳酪、麥皮)的添加糖份高出四倍。
營養專家:應標明「健康警告」
當局正研究是否需要改善食物營養標籤的制度。
有關的研究將會在 2019 年中期完成,並向澳洲及新西蘭食品管理局提交報告。
在美國,自 2018 年起,食物營養標籤需要明確分開標示天然及添加的糖份。
尼爾教授表示,澳洲應該仿效有關做法。
迪肯大學公共衛生營養學的勞倫斯(Mark Lawrence)教授認為,澳洲甚至應該在零食上標示「健康警告」的標誌。
他表示,現行政策中「星級評分越高,產品越健康」的標語有誤導公眾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