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衛生當局增強了一款多語言輔助程式,協助新冠病毒檢測站的人員與接受檢測者溝通。
- 有醫護人員表示,這款程式對雙方溝通很有效,它推出前他們多用Google翻譯工具。
- 程式將輸出往美國、英國等,協助當局控制持續高企的確診數目。
在墨爾本毋須下車病毒檢測點,意大利裔女子Rosa Cursio-Barcham正試用這款能打破言語障礙的程式。
檢測人員將一部平板電腦iPad交到她手上,屏幕顯示一些問題、綠色剔號和紅色交叉,讓她可以用按鈕回答問題。對檢測人員來說,以前與非英語人士溝通的障礙,透過這些問答變得容易。
Cursio-Barcham說:「這非常容易理解,我明白一切(問題)。」
這套多語言及文化輔助程式,最初是在2017年,由墨爾本西區衛生署和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合作開發,用來協助來自不同文化與語言背景的病人與健康護理人員,包括護士、牙醫等。

Source: SBS/Abby Dinham
不過,新冠病毒疫症爆發後,維州政府撥出超過45萬元,增強這套程式的內容,以符合新冠病毒檢測站的需要。
程式支援10種外語,包括廣東話、普通話、阿拉伯語、克羅地亞語、希臘語、意大利語、馬其頓語、塞爾維亞語、西班牙語和越南語,以協助衛生人員傳達複雜的篩查問題和資訊。
目前,有21%澳洲人在家中說英語以外語言。
「我們一直在用Google翻譯工具」
在墨爾本,檢測站主管Kylie Roper表示,職員有時要用Google翻譯網站來與檢測者溝通,「這款程式推出前,我們實際上一直在用Google翻譯工具,那是頗為困難的。」
上周四,澳洲廣播公司報道,聯邦政府曾使用Google翻譯工具,來翻譯新冠病毒的外語資訊,而沒有使用正規的翻譯人員,結果造成了錯誤。
READ MORE

聯邦政府用 Google Translate 直譯新冠資訊

Source: SBS/Abby Dinham
墨爾本西區衛生署的Sally Brinkmann說,能夠用對方的語言溝通,對控制病毒是關鍵的,「如果我們不給機會人們去明白我們的問題,並且可靠地回答我們,我們全部人都處於劣勢環境。」
「適當翻譯很重要」
說馬其頓語的Lile Blazevska花了數個月來為該程式作翻譯和錄音。她說,「直譯」在很多情況下失效,例如「流鼻水」常常被錯誤理解為「奔跑的鼻子」。
她續道,他們做了很多工夫,確保用上正確的字眼,「這是有點挑戰性的。我們的團隊討論了要使用哪些字眼,幸好今時今日的科技下,我們可以上網看看在海外我們的社區會用哪些字眼。」
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表示,這款程式做到了翻譯網站做不到的事。組織副總監Jill Freyne說,保持內容準確,確保了該程式有效。

Source: SBS/Abby Dinham
「(該程式的)內容已由臨床醫生策劃,並由西區衛生署的翻譯服務團隊做翻譯和口譯,然後記錄及鎖定,故不會出現使用網上工具的風險。我們使用了專業服務,確保內容正確。」
如今,這款程式已可用於全國檢測中心和醫院,而且不久將來可用於其他國家,包括英國、美國和加拿大。
Freyne表示,對其他確診數字仍然高企的國家,這可以是重要的工具。
READ MORE

維州中文投票指南錯漏百出 「候選」寫成「後選」政府不認錯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在室內場所,必須保持每人至少有4平方米的空間。
如懷疑感染新冠病毒,請致電家庭醫生求助,切勿直接前往醫院或診所。如有需要,請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
如遇呼吸困難或緊急醫療事故,請立即致電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