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難達共識 拜登簽行政命令管控槍械

美國國會在限制槍械的問題上未能達成共識,總統拜登(Joe Biden)宣佈六項行政命令,希望實施槍械管制。

Joe Biden on Thursday branded US gun violence an "epidemic" and an "international embarrassment" at a White House ceremony.

Joe Biden on Thursday branded US gun violence an "epidemic" and an "international embarrassment" at a White House ceremony. Source: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美國每年有4萬人死於槍下。除了大型的槍擊案,過半數是自殺死亡。南卡羅來納州本週發生槍擊案,釀成5人死亡,一人受傷。

拜登週四(4月8日)在白宮玫瑰園演說,稱槍擊案是「公共健康危機」、「流行病」,理應制止。「這是國際性的尷尬......祈禱已經夠多,是時候行動。」

他宣佈任命控槍支持者、前執法官員David Chipman出任煙酒、槍械及爆炸物管理局局長。該局是美國管控槍械的部門,但由於國會對控槍問題難以達成共識,局長人選自2015年以來都未獲參議院批准。
拜登亦宣佈了六項行政命令。一項是禁止自製槍械,因當局難以點算數量和追查。

另一項是收緊有助持槍穩定的支撐器的生產和銷售。上月在科羅拉多州發生造成10人死亡的槍撃案中,槍手便使用了這種支撐器。該項命令要求,加了支撐器的手槍將被視為規管更嚴格的短管突擊步槍。

其它措施包括加大對反暴力社區機構的支持、進行2000年以來全國最全面的槍械調查等。

拜登籲禁突擊步槍

拜登表示,他的計劃只是個開始,他敦促國會採取措施,包括對持槍人進行背景調查、禁止突擊步槍的銷售。「我知道這國家談論槍械會有困難。但即使在此問題上,相信共識還是比(分歧)較多。」

他說,槍械問題已不再僅僅是黨派之爭,而是美國人的國事。「我們每天有這麼多人因槍械暴力而死,這是我們國家的污點。」
美國反對控槍的聲音主要是在阿瑪萊特AR-15步槍——一種類似軍用型M16突擊步槍的半自動步槍。它是美國最普遍的民用槍械,廣受射擊運動愛好者歡迎,但同時也是槍擊案槍手最常用的武器。

拜登在1994年曾作為參議員成功支持禁止突擊步槍的法案,但法案在10年後過期,再未啟用。共和黨始終堅持,控槍是對美國公民兩個多世紀以來的擁槍權利的攻擊。
共和黨眾議員Robert Aderholt在社交網站上指,拜登的行政命令做了兩件事,一是安撫極左分子,二是侵犯憲法第二修正案讓民眾擁槍的權利。

美國難與澳洲相提並論

美國每次發生槍擊案,都引起坊間討論,為何澳洲可以因為1996年的亞瑟港大屠殺(Port Arthur massacre)而雷厲風行地大範圍禁槍,但美國僅僅控槍都舉步維艱?

最大的原因在於政府的執行力和凝聚力。在澳洲,大屠殺發生後,時任總理何華德(John Howard)迅速與各州地溝通,僅僅12日便達致聯邦及六個州地均同意全新的國家槍支協議(National Firearms Agreement)。

協議限制了所有自動及半自動槍械;申請槍牌需要確切理由,比如是槍會會員、狩獵、射擊運動、收藏、一些職業需要等,不包括自衛;槍牌限制持有槍械和彈藥的數量;持槍人必須通過背景審查,包括犯罪記錄、精神狀況、家庭情況等;持槍人要定期接受審查。
John Howard marks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ssacre in Port Arthur.
John Howard marks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ssacre in Port Arthur. Source: AAP
第二個原因是民眾的配合。當局回收全國槍械,設立28日的期限。《紐約時報》的澳洲評論員Odysseus Patrick指,澳洲人當時「非常樂意放棄槍支並接受限制」,這是因為導致35人死亡的大屠殺令舉國震驚,而且最反對禁槍的團體、鄉鎮政黨,都沒有像美國一樣將禁槍問題政治化。而在美國,國家步槍協會(NRA)是重要的政治游說團體。

第三個原因是澳洲沒有美國人的持槍文化和傳統。一方面,澳洲沒有把擁槍權寫入憲法;更重要的是,澳洲人對槍械並不熱衷。Odysseus Patrick表示,澳洲沒有發生過內戰,本土也沒有大型戰爭,槍械的需求並不迫切,而不像美國人喜歡炫耀自己的新槍,澳洲的持槍人往往比較低調。

事實上,澳洲人也從未大範圍持槍。數據顯示,1996年,澳洲每100人擁有17.5把槍,而2016年時是13.7把;美國每100人的持槍數目,從1996年的約91把,增至2009年的101把。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9 April 2021 1:26pm
By Koma Cheng
Source: AFP,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