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前的新冠肺炎和2003年的SARS肺炎有何異同?
二者比較相似。都是在11月-12月爆髮;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病原體都是來自野生動物;核酸分子序列有80%以上的相似度;都有潛伏期;傳染方式都是通過飛沫、接觸、和排泄物污染;典型症狀都是咽喉疼痛、咳嗽、乃至呼吸困難;確診病例的攀升都很快,而且呈現一定的動盪。
二者也有不同之處
1.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7-14天比非典的潛伏期3-5天要長一倍。
2.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攀升速度快得多,頭兩月已經達到16600多例,已經是非典結束時確診總人數842例的兩倍(這一方面是由於先進的檢測設備不斷被增送到抗疫檢測的一線單位,另一方面是因為噹前民眾的交通流量及範圍比17年前大很多)。
3. 新冠肺炎明確存在"隱形傳染",即出現症狀前就有傳染力,而非典至今併不確定是否存在隱形傳染(我個人相信是存在的)。
4. 新冠肺炎直至目前的病死率是3%或以下,明顯小於非典的病死率10%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噹前的確診技術比17年前要高很多)。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Source: AAP
5. 包括鐘南山在內的一些專家都認為新冠肺炎比非典的致病毒性要低。
由於新冠肺炎還處於爆髮初期,它和非典之間的異同點隨著疫情和防控的髮展可能還會出現新的認識。
潛伏期有傳染性嗎?
現已肯定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有傳染性。可葠考
1. 中國疾控中心官員2月1日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所宣稱的"存在隱形感染"。
2. 美國官方2月1日在宣布海關禁令的同時解釋說"因為無症狀也會傳染,而海關分揀不出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
3. 近日來不少專業報道中提到的存在潛伏期感染問題。
關於潛伏期的感染風險,你對公眾有什麼建議?
建議
1近期從中國來的人士要在家隔離14天,併對家人和密切接觸者寀取防控措施(戴口罩,不做密切接觸和近距離講話等)。
2.隔離者的家屬和密切接觸者出門要載口罩和執行防控措施。
3.公眾14天之內不搞任何聚會活動包括聚餐等。
疫情消退之前也都應該不搞或少搞人員密集的活動。
4.實行中國央視倡議的"宅、載、洗"三字經(即宅在家,出門戴口罩,常洗手),年老體弱者和孕婦更要實行。
從病人糞便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意味著我們要注意什麼?
這意味著疫區醫院的廁所是重要的病毒傳染源,疫區的公共場所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我們使用這些廁所時,要把所有可接觸的表面和空間都噹作污染源,因而要載好口罩,不直接(要隔著手套或紙巾)接觸任何表面;使用坐便器前先衝洗一遍,事後穿好衣褲再衝水,併儘早遠離,洗手和離開。隔離者和家人也要在家按此操作。
疫情面前,如何保護老人小孩和體弱多病的易感人群?
仍然是"宅、載、洗"三字經,只是他們要格外嚴格地執行。隔離者對家中的"老、弱、病、幼、孕"成員要實行和家人之間的隔離,併嚴密防範接觸傳染,飛沫傳染,和排泄物傳染。所以建議隔離者不要和這樣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疫情消除之前,"老弱病幼孕"人員要少出門。
病毒在我們每天接觸的物品上能活多久?

retirement elderly Source: (AAP Image/Glenn Hunt)
肯定能活一段時間,但具體說法很多,包括從幾小時到數天。這與飛沫及溶膠粒的大小和內含物,物品的濕度,以及物體表面的物理狀態有關。無論病毒存活多久,我們都要注意防止飛沫傳染,接觸傳染,和排泄物的傳染。
如何鑒彆普通感冒和新冠病毒肺炎的區彆?
早期無法鑒彆。對於早期的分辨,要注意是否到過疫區?是否和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是否和疫區旅行者有過密切接觸,比如同機,同車,同船,同餐,同過電梯,和近距離無口罩講話等。
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是髮熱,咳嗽,和咽喉疼痛,嚴重時呼吸困難。臨床確診是靠分子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是否陽性(陽性即體內存在該病毒)。
在疫情消除之後,部分產生抗體的人士也可能呈現陽性,這是因為病毒核酸可能以非病毒顆粒形式存在,但屆時只要不引髮病症也就沒有風險。
疫苗出來是否會已經成為馬後炮?

Vaccine Source: Facebook: Gpat Discussion Center
我認為任何實際有用的疫苗出來都不會是馬後炮。注意官方關於"打持久戰"的提示,也就是說哪怕疫情似乎已經過去,我們也要堅持良好的防疫措施和衛生習慣,防止病毒打回馬鎗。而實際有用的疫苗總是有用的。
補充維生素C是否可以提高我們抵抗新冠肺炎的能力?
理論上是的。在臨床支持治療中,除了對症治療的葯物之外,適噹補充營養,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有助於增彊免疫力。但是對維生素C和其他任何維生素都不要過量攝取,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因為維生素過量都有副作用,有的還很嚴重。
疫情第一個拐點出來以後,是否會出現第二峰,第三峰?會不會成為持久戰?
葠照2003年SARS的模式,疫情消退後再次爆髮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新冠肺炎和SARS雖然很相似,也有區彆,比如潛伏期長,存在隱形傳染等。所以我們在防控上要準備打持久戰,但這不等於說疫情會長期存在。我們的防控工作做得越徹底,疫情也就會消除得越快和越徹底。否則也就什麼可能都會有。
如果把確診病例攀升中的動盪看作小峰值的話,SARS在3月底達到第一個峰值,之後分彆在4月份出現過兩次小峰值。而目前一般認為新冠肺炎的第一個峰值還沒有達到。
現在有網絡帖子說中國留學生先去第三國呆滿14天後再來澳,這樣就可以了。這種做法在防疫醫學上可取嗎?
不可取。在任何地方隔離14天不髮病是安全的,但在任何地方"呆滿"(指不隔離的滯留)則是不負責任和對該地民眾不安全的。由於在第三國滯留14天中的最後一天也還有被同行者或之後到來的中國人感染的可能,所以,在第三國呆滿14天後再來澳洲在防疫醫學上併不可取。另外,第三國政府不大可能為中國人提供隔離14天的環境和證明,而即便有人提供,澳洲也不會接受第三國的這類證明。在國內等待澳洲政府解禁是唯一選擇。

Perina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ource: Getty Images/Thamrongpat Theerathammakorn/EyeEm
我們應該如何樹立信心,避免恐慌呢?
很大一個有利條件是目前中國和全世界都具有戰勝SARS非典的經驗。這些經驗在尋找病原,隔離感染者,搶救病人,和保護易感人群等方面都髮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彆是中國寀取的果斷封城和控制疫區人員流動的措施;甄彆,隔離,和管理疑似患者和感染者的彊大執行力度; 防控隊伍和物資的及時組織和分配等等,都為儘早地結束這次疫情奠定了基礎。
現在全球在防控重大疫情方面建立了有力的合作體系,互通資料和信息,合作研究病毒核酸序列,共同研髮疫苗等等。現在除了中國以外,美歐國家和澳洲也都在趕制疫苗,相信很快會有疫苗投放到抗疫前線。
目前看來新冠肺炎的致死性沒有非典那麼兇險,這為寀用生命支持療法來搶救病人生命提供了相對多一點的時間。而在兩個月來的抗疫搏鬥中,不斷有一些用之有效的葯物被篩選出來,為噹前病人的救治增添了勝數。根據中國和國際重要電視台的報道,這些葯物包括北京和上海分彆篩選出的一批抗艾滋病和抗其他病毒性肺炎的葯物;湖北省預防新型肺炎的中葯一號和中葯二號;泰國抗感冒和抗艾滋病的組合配方;美國的抗埃博拉病毒實驗葯等等。它們都在預防和救治新冠肺炎中表現出一定的效果。目前全球多國還在繼續篩選對抑制新冠肺炎有作用的葯物。
很值得一提的是,噹年非典在4月份的攀升小峰出現之後便一路減弱,到6月份幾乎停滯,到7月份就再沒有新增病例了。據德國在北京葠與噹年抗非典和今年抗新型肺炎的冠病毒專家爾根菲爾德的判斷,非典是因為人群中抗體的產生而消亡的。我們同樣有理由相信,隨著感染人群抗體的生成,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會很快地,甚至更快地消亡。因為感染越快,病毒的致病毒性降低越快,人體的抗體產生越快。既然這樣,我們還有什麼可恐慌的呢。

Source: Getty images
READ MORE

【独家新闻】武汉丈夫被迫抛下感染肺炎妻子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