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傳播,尤其是在廣大髮展中國家的傳播,令世界經濟受損嚴重,甚至可能危及部分國家的糧食安全。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亞媒體上也跟著出現了澳大利亞“大米儲備即將耗儘”的消息,忽然間澳洲也要有糧食危機了?
根據電台3AW的報道,由於去年的旱災,澳大利亞的水稻產量為有記錄以來第二差年份,可是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導致水稻需求猛增。澳大利亞稻米種植協會表示,今年國內稻米產量僅能滿足四分之一的需求,併聲稱疫情在全球爆髮後不少稻米生產國宣布了停止出口,導致澳洲人可能面臨沒有“飯吃”的窘境。
但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澳大利亞稻米種植者協會的數據,澳大利亞每年要消耗約35萬噸稻米,其中約20萬噸為自產,然而去年的產量只有不到6萬噸。但有意思的是,往年澳大利亞本土生產的大米,70%都用於出口,其中中國、韓國和日本位列出口總量的前三位,澳大利亞也一直向耕地匱乏的太平洋島國供應大米。而澳大利亞人自己消耗的大米,有近一半都是從海外進口。
原本印度是澳大利亞大米主要來源國之一,可近期其大米出口因疫情導致的運輸困難而陷入停滯,目前印度大米出口量僅為正常時期的15-20%。
另外在3月疫情全球蔓延之初,越南、柬埔寨等國為了保障本國的糧食安全,相繼髮布糧食出口限令。但到了4月初,越南又宣布取消大米出口限制,柬埔寨、緬甸等國也相繼宣布了類似的政策。實際上,根據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的報告,全球稻米存量目前正處於厤史最高位,包括那些主要稻米出口國。如越南稻米產量比本國消費要多30%以上,所以不可能實施長時間的出口限制。
READ MORE

为何说澳洲人的粮食供给绝对有保障?
而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2016年的人口普查,亞裔約有355萬人,佔澳大利亞總人口的16.3%,儘管這一比例逐年增加,但吃稻米的人群併非澳大利亞的主要人群。澳大利亞本身有充足的小麥和大麥生產,可以部分替代大米的需求量,因此所謂“糧食安全出問題”略顯誇張。
從更廣泛的農業生產來看,澳大利亞的食品生產能力遠超其人口需要。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每年生產農業生產約為550億到640億澳元,其中71%左右用於出口,涵蓋的人口數量約為3660萬人。如果將本國2500萬的人口計算在內,澳大利亞的農業生產養活了超過6100萬人口。
總體而言,澳大利亞擁有充足的食品生產能力,絕大部分糧食均可以實現自產,即使在榦旱年份,國內生產也可以滿足需求。牛肉、小麥和奶制品等主要食品都能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前提下大量出口。相反,澳洲主要依賴進口的食品主要是加工類產品,包括咖啡豆、冷凍蔬菜、零售、海尟產品和飲料,一些制作食物所需的添加成分(如酵母、香料等),以及少量的反季生尟。可以看到,這其中多數為消費類產品,它們的中斷不會威脅到大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糧食安全。
唯一有威脅的可能是咖啡安全了!
相反,澳洲農業真正的威脅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的食品消費和需求是否會下降,導致農業出口下降。其中最近澳中之間的貿易摩擦就有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已經有包括大麥、牛肉等產品的出口被限制出現,而且這些產品對於中國這樣的大買家來說,在國際上併非沒有替代供應商——最近中國就已經決定從美國進口更多大麥來代替澳洲的大麥。
簡而言之,澳洲本身併不面臨農業產出不夠的“糧食危機”,相反需要擔心的恐怕是出口不暢,導致產品賣不出去的隱患。
(本文作者魏睿昊為SBS特約通訊員、澳大利亞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分析人士,轉載鬚經SBS許可;本文觀點不能替代財務建議,如有財務投資請自行諮詢您的理財顧問。)
READ MORE

澳洲COVID-19新冠疫情和疫苗:我们必须了解的信息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目前全澳各地進行廣泛的冠狀病毒測試。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您現在可以在手機上下載聯邦政府推出的冠狀病毒追踪應用程序COVIDSafe。
關注更多澳洲新聞,請在Facebook上關注SBS Mandarin,或在微博上關注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
READ MORE

【观点】新冠疫情敲响澳零售业“丧钟”?
READ MORE

【观点】房价下跌30%?澳洲的房子还能看吗?
READ MORE

【观点】新冠疫情下的澳中贸易争端: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