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擁有自住房越來越難 近七成住戶領取社會福利

每年《澳大利亞家庭、收入和勞動力變動》(HILDA)報告重覆查訪1.7萬個家庭,針對家庭財務、就業、家庭生活和健康等話題展開調查,觀察他們每年生活水平上的變化。今年的報告顯示,能擁有自己的房子的“澳大利亞夢”正在變成一種幻想,在未來幾年,預計只有不到半數的澳大利亞人能擁有自己的房子。

 Fewer than half of Australians could own their own home by next year, a new report shows. (AAP)

Fewer than half of Australians could own their own home by next year, a new report shows. (AAP) Source: AAP

擁有房屋難成真
墨爾本研究所最新髮布的《澳大利亞家庭、收入和勞動力變動》報告顯示,自2010年起,澳洲家庭財富減少3.3%,而2006年至2010年升4.8%。
 
本國最富有的人士是年齡65歲以上的夫婦,他們的凈財產中位數自2002年以來實際增長近70%。同期25至34歲人士的凈財產中位數增加3.2%,反映不同年齡層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
 
報告作者Roger Wilkins教授稱,自住房屋的數量在2001至2015年期間減少了3.5%,“這相噹於70萬澳洲人的家園”,併且預計這一數字將進一步下滑,“在未來幾年中,可能不到一半的成年人會成為業主”。

在2014年,平均家庭擁有的自住居所價值為392,241元,房貸100,689元。第二間物業價值138,718元,房貸42,226元。


除了房地產外,退休公積金是最重要資產,但遠遠不夠退休生活所需。噹前澳洲人的平均退休金總額為168,011元,平均銀行存款為51,118元。
 
實質收入減少
墨爾本《時代報》引述HILDA報告指,澳洲人實質收入水平早於2009年見頂,即是我們的實際收入在過去七年亳無進步。

報告從2001年起計算,髮現一般家庭的實質收入至2009年一直都有改善,這段時間內家庭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s)由57,704元升至76,264元,增長達32%。報告中可支配家庭收入,包括家庭成員的所有收入和政府福利,除稅併根據通脹作出調整。

但從2009年至2011年,全球金融危機將澳洲家庭的實質收入壓低5%,至72,260元,包括失業、工時減少、或者沒有加薪。

本來家庭收入自2012年起逐步攀升至2014年的75,731元,但依然比2009年低0.7%。

有12%的家庭,連在緊急情況下用來應急的500元現金也沒有。有八成人認為,最少500元應急現金是重要的。

報告還髮現,尋工市場情況慘淡,小生意僱傭的人少了。另外,小生意更多會僱傭男性、年齡大一點的以及技工。這些工作傾向是兼職或臨時工,而且薪資更低。
 
貧富差距拉大
報告指,澳洲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在2001年至2014年期間,在全部的澳洲住戶中,有近70%的住戶領取某種形式的社會福利。
 
“這一數據暴露了這個國家的許多家庭中的某種慘淡的現實”,Wilkins教授稱,“我們看到單親之家的高貧困率”。
5%家庭無法支付所需的牙科治療、7%家庭無法為學童支付新的衣履。報告列出必需品的種類,髮現12%澳洲家庭無力購買最少兩種必需品,7%家庭無力購買最少三種。

單親家庭的購買力最差,近20%的單親家庭無力購買三種或以上的必需品,而88%的單親家長是女性。14%失業人士無力購買三種或以上的必需品。

“那些使用兒童看護服務的父母,實際上支付的錢是2002年時的兩倍多。”
“而且這是排除了有25%的家庭會靠祖父母來看小孩,而這些祖父母們每週平均提供14個小時的看護。”





分享
Published 28 July 2016 4:19pm
Source: AAP, The Ag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