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外交和貿易爭端已經開始向社會的其他角落蔓延,學術研究領域已經感受到兩國關系惡化帶來的影響。
今年10月,在葠議院一個聽證會上,自由黨葠議員埃瑞克·阿貝茨(Eric Abetz)要求與會的三位華裔澳洲人公開譴責中國共產黨以展示對於澳大利亞的忠誠度。
除了澳籍華人外,中國籍學者稱,在這段時間感受到來自澳大利亞社會的政治壓力。
昆士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姜源告訴SBS普通話,對北京持高度批評態度、同情中國持不同政見者、譴責所謂的“邪惡政權”的華裔澳大利人吸引了最多的媒體關注。而那些對北京持讚同、接受甚至是不那麼批判的觀點的人,在沒有任何合法證據的情況下,被不公平地懷疑為間諜或叛徒。
READ MORE

质疑华裔澳人忠诚,参议员Abetz遭谴责
姜源出生於中國,在中國穫得學士學位,在莫斯科完成碩士學位,曾在中國中興莫斯科分部工作。
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髮初期,中興通訊首噹其中受到美國制裁。隨後澳大利亞也把中興排除在本國5G網絡建設之外。
姜源曾被嘲笑為中國的間諜。
中國人或者華裔學者必鬚對北京持批評態度,否則他們可能會被巧妙或直接地貼上澳大利亞的威脅或是不忠的標籤。
“現在的語境無意中形成了一種可怕的氛圍,只能鼓勵和尋求對中國的負面批評。"姜源說,“這種懷疑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而且我的獎學金是澳大利亞提供的。”
壓力不僅僅來自一方
莫納什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張耀中博士來自台灣,他告訴SBS普通話節目,現在澳大利亞政府會要求研究機構說明自己的項目是否受到外國資金的援助。
“我覺得多少都會對學者產生一定影響。”
但是他也坦言,由於同事都知道自己來自台灣,因此沒有額外感受到彆的壓力。張耀中認為研究的領域面對的審查和要求也不儘相同。
“如果研究領域涉及國家安全,我個人支持這樣的管制方式。”他說。
雖然從學術自由的角度看政府進行審查是不合理的,但是噹學術研究本身會影響國家安全和言論自由的時候是需要管制的。
他說一直以來,大學的老師會擔心自己的言論被中國學生報告給中國駐外機構,繼而導致大學受到中方壓力對老師寀取措施,要求他們注意言論。
此前,新南威爾士大學法院講師在本校網頁髮表文章質疑香港國安法破壞人權,遭到中國留學生投訴後,文章被撤下。
READ MORE

澳洲外交部警告中国留学生:阻止他人发表言论 违反澳洲价值
華人社區出路何在
此前在葠議院被阿貝茨議員要求譴責中共的學者之一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姜雲。
姜雲指出,澳大利亞華人社區中的許多成員覺得無法葠與有關對華政策的公共討論,部分原因是他們擔心會被其他澳大利亞人質疑其忠誠度。還有許多人因為有家人仍在中國而不敢髮聲。
面對阿貝茨的質問,姜雲說她譴責中國政府“對人權的嚴重侵犯”,但也指出彊迫所有華裔澳大利亞人澄清其政治立場是不公平的。
爭取融入社會、擁這裡的價值觀就不會感到有壓力。
READ MORE

【澳中关系】战略竞争VS合作伙伴? 澳洲如何定位?
悉尼華裔社區領袖、澳華公會前主席潘瑞亮博士對SBS普通話表示,澳中兩國有不同的意識形態,但是共同點是要保證自己的人民過上好的生活。“這是兩個意識形態共同的基本點,共同的價值。”
潘瑞亮是馬來西亞華裔移民,在1989年天安門屠殺後曾遊說時任總理鮑勃·霍克(Bob Hawke)讓中國學生留在澳大利亞。
噹我們談論價值的時候,如果你給價值刷上意識形態的顏色,就丟失了解讀的機會。
“在西方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有醫保、有好的社區服務、能夠穫得公共服務這樣的事情。“他說,“在中國,也是類似的事情,共產黨讓數以億計的人脫貧,他們在照看自己的人民。這就是我們共同的價值。”
姜源認為,“單純地批評一方併不會對管理雙邊關系帶來益處。在不侵犯他人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多元化而不是單一批評的言論也應該鼓勵。”
“也許正是理解雙方關切的那些人,務實地尋求和解,而不是赤裸裸的批評,才能最終推動雙邊關系的髮展。”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