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百宝箱】政党逼宫与「叛变之都」

leadership spill

Source: AAP

澳洲政坛再一次经历一个风起云涌的星期。经过一星期两度政党领导地位挑战,澳洲诞生10年内第五位总理。有见「政党逼宫」次数频密,澳洲已被国际社会喻为民主世界的「叛变」之都。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讲解。


经过一个风起云涌的星期,澳洲在8月24日出现一位新总理。在一星期内第二次举行的自由党党团会议中,前联邦财长莫理逊成功击败其余两名候选人(前内政部长达顿及前外长庇雪),取代谭保,成为澳洲第30任总理。若读者未有遗忘,是次被党内成员「逼宫」下台的前总理谭保,亦是在2015年9月,以同样方式夺去前总理艾保德的领导地位。俗称为「逼宫」的「政党领导地位挑战」,英文媒体一般使用「leadership spill」或简称「spill」,亦可称为「leadership challenge」;意旨一个议会政党的领袖职位因某种原因而被宣布悬空,并因此需要进行重选。
Abbott and Turnbull
A Tony Abbott (left) Malcolm Turnbull (right) at Parliament House, in Canberra Source: AAP
在一般情况下,当政党内部有人认为领袖正在朝着一个错误或较差的政策方向领导政党,或认为政党领袖背离竞选政纲或承诺,对领导人的带领感到不安、忧虑、不满,便有机会发生领导地位挑战。但若政党领袖自愿提出辞职或在在任期间逝世,及后举行的党领袖选举将不会被称为「逼宫」或「领袖挑战」;因此,前总理霍尔特失踪后,自由党举行的党领袖选举并非被定义为「领导地位挑战」。视乎情况,一次领导地位挑战可以只涉及党魁一职,亦可同时涵盖在国会参众两院中代表政党的副党魁。在政党领袖选举中,将选出新任党领袖。若所属政党属于执政党,新领袖将自动成为新任总理,或成为州及领地的州长或首席厅长;若所属政党为反对党,新任领袖则会成为反对党领袖。

政党领袖「逼宫」的过程如下。党领袖首先召开党团会议,所有在议会内的党员均可参与;若在联邦层面,党团会议的参加者则包括众议院及参议院的党员。若党领袖的领导地位遭到挑战,有关职位(包括政党的正副领袖)将被宣布悬空,展开重选的过程。若果有超过一位党员得到提名成为候选人,党团将进行不记名投票,并委任指定党员负责点票的工作。候选人只需得到在席议员人数一半再加一张选票的支持,则成为政党领袖。在联邦层面,当选执政党党魁的候选人随后便会在总督府宣誓成为新总理。
Prime Minister Tony Abbott arrives surrounded by fellow MPs.
Leadership spills have become the norm in Australian politics over the last decade. (AAP) Source: AAP
根据记录,在1970年至2015年年间,全国议会共发生72次政党领导地位挑战,其中踏入21世纪后出现「逼宫」的次数更是越趋频繁。1960年代,政党领导地位挑战未有出现过;1970年代有10次;1980年代有18次;1990年代有13次;在2000-2015年,则有31次。此外,反对党出现政党领导地位挑战的机会,一般较执政党高出三倍。然而,澳洲在过去10年出现五次总理变更,却突显出本地政治环境在踏入21世纪后越趋不稳,而多次出现的政党领袖挑战亦令澳洲被国际媒体称爲民主世界的「叛变」之都。

曾被前总理吉拉德挑战领袖地位成功的陆克文,在2013年反过来将吉拉德「逼宫」下台后,收紧工党党领袖挑战的规则,令「逼宫」情况在未来将更难在工党内发生。按照新准则,若党员有意推翻领袖,需要得到工党党团至少六成党员支持,方能举行党领袖选举;此外,选出新领袖的过程亦历时超过一个月,希望让党员有足够时间了解并考验有关候选人,评定候选人是否有足够技能及资格担任党领袖一职。

陆克文在是次「逼宫」发生后表示,自由党是时候仿效工党、实行类似规定,令政党运作得以恢复稳定。而代表雪梨Bennelong选区的自由党后排议员亚历山大(John Alexander)亦对陆克文的提议表示认同,认为自由党领袖应被容许担任总理一职直至任期完结,并在每次大选前寻求党团支持、继续代表政党迎接选举。亚历山大表示,自己相当仰慕工党得以维持其党内的稳定,又指自由党经此一役应好好吸取教训。
Julia Gillard and Kevin Rudd during happier times.
Julia Gillard and Kevin Rudd during happier times. Source: AAP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