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犯罪学研究所分析2012-13年及2013-14年度全国凶杀案后得出的最新趋势报告显示,出现凶杀案的比率是近25年来最低。按照调查的定义,「凶杀案的发生」是指涉案人被当局起诉谋杀或误杀。数字显示,发生凶杀案比率已由1989-90年的每十万人有1.8宗凶杀案,下跌至2013-14年的只有一宗;比率亦由2005年开始连续录得下跌。
同时,发生凶杀案的数字亦正在持续下跌。在2012-13年至2013-14年度期间,全国共发生487宗凶杀案,涉及512名受害者及549名罪犯。若与其他民主国家相比,澳洲发生凶杀案的比率与英国差不多;在2011年,英国每十万人有一宗凶杀案,同年澳洲则有1.1宗。至于其他民主国家,美国属于最危险(4.7宗),而瑞典则只有0.9宗。然而,根据联合国全球凶杀案研究报告作出的估算,澳洲的比率实际上远低于全球平均比率(每十万人6.2宗)。2012年,全球凶杀案比率最高的其中数个国家包括哥伦比亚(每十万人30.8宗)、墨西哥(21.5宗)及南非(31宗)。
而根据犯罪学研究所2013年所进行的调查,针对来自海外人士凶杀案的发生比率亦相当小 - 每年每100万名游客只有0.55宗。研究所翻查数据显示,1994-95年至2009-10年度期间在澳洲发生的凶杀案中,有58宗、共涉及76名来自海外的受害者。澳洲在2018年有920万名访客到访;新州在199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480名游客中有0.4%人曾经历袭击或抢劫案件。
至于按照性别分析,男性及女性卷入凶杀案件的比率亦在多年来逐渐下跌。1989-90年至2013-14年度期间,男性遇害的比率由每十万人2.53宗下跌至1.28宗,跌幅为49%;而女性的比率则由每十万人1.36宗下跌至0.8宗,跌幅为41%。根据联合国在2018年发表有关妇女及女童被杀的统计报告,在2017年全球针对妇女凶杀案的比率为每十万人2.3宗。
随机针对女性的凶杀案当然令人震惊且会引起广泛报道,同时亦令社会担忧女性外出的安全。但邦德大学(Bond University)犯罪学副教授戈德斯沃西(Terry Goldsworthy)表示,情况其实并非常见。翻查澳洲凶案发生的数据,施袭者及女性遇害者互不相识的情况,较互相认识、熟络甚至为家人关系的案件,数量相对较少。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针对陌生人的凶杀案中,只有3%涉及女性遇害者(即184人中只有5人)。同时,在2012-13年度,针对陌生人的凶杀案中有约57%案件在街头或室外地点发生;比率在2013-14年度跌至41%。
戈德斯沃西副教授认为,虽然女性在公众场所被陌生人杀害并非常见,但引来传媒广泛报道某程度上亦是一件好事,令情况得以引起公众关注。他认为,社会各阶层应透过改善教育、检讨刑罚准则等措施,努力制止针对女性的罪行。但与此同时亦不应忘记,澳洲的凶杀案数字并非正在上升;与其他国家相比,澳洲依然是一个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