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澳洲学者撰文呼吁澳洲与中国在经济上保持距离,否则将扭曲澳洲的政治和安全体系,学者指最近中国的「限韩令」是最佳例证。
在澳洲政界具影响力的澳洲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梅德卡尔夫(Rory Medcalf )在《澳洲金融评论报》撰文,总结中国总理李克强访澳之旅,认为澳洲未来将面对很多关於中国的选择。
文章认为,有时候澳洲因利益向中国靠拢,但有时候利益是会冲突的。
学者:中国滥用经贸关系
梅德卡尔夫称,李克强承诺更紧密经贸关系,但讽刺地,中国经常利用经贸关系伤害其他国家,最新的例证就是南韩。文章指,中国通过限韩令阻止南韩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澳洲应当汲取教训。他认为,澳洲应自我评估,当中国利用经贸关系意图扭曲澳洲的政治和安全决定时,澳洲是否有能力应付。
梅德卡尔夫认为,中国通过经贸施压,往往适得其反,2010年因东海争议限制稀土出口日本,加上这一次限韩令,反而使受压的国家愿意牺牲经济阵痛,捍卫尊严和国家安全。
中国经济重要性被夸大
他认为澳洲的国家安全系於经济多元化,但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对澳洲的重要性被过度夸大。
梅德卡尔夫写道,大部分澳洲人以为经济依赖出口,实际上出口占澳洲经济约20%,比很多亚洲和欧洲国家都要低。在这20%的出口当中,约30%商品和16%服务出口到中国,依然是二十国集团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国家中最高的,当中以铁矿石为主,黄金丶煤炭丶和羊毛为次。
梅德卡尔夫认为,中国三分二铁矿石依靠进口,当中约六成供应来自澳洲,因此中国的选择不多; 但在煤碳丶旅游和教育上,澳洲会比较脆弱,但三项出口仅占澳洲国内生产总值1%。
文章指,中国投资的作用也被夸大,指中国对澳洲直接投资(即使包括香港在内)仍远远落後於美国丶英国和日本,仅与荷兰相若。梅德卡尔夫认为,这也是过去澳洲严重违反中国利益时,中国未有施加直接经济压力的原因。
梅德卡尔夫表示,澳洲面对的风险,是未来中国以经济威胁为手段时,作出自我审查。他警告,这不但不会奏效,而且反而向北京证明施压有作用。他认为澳洲需要提高公众对自身经济多元化的认识,了解国家的繁荣不单单依赖中国,保持澳洲的政策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