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失业”:南澳港人一度受焦虑困扰 呼吁关注移民心理健康

联邦政府在疫情过后提升移民配额,希望吸引人才促进经济。然而,不少新移民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却面对种种挫折,甚至造成情绪健康隐患。香港移民萧志烽现在以过来人的身份,积极投入协助在阿德莱德的新移民。他曾经在没有找到与所学专业匹配工作的四年间,陷入抑郁焦虑情绪、变得悲观,感到前路灰暗一片。

個人 299961869_118222847643456_3775949657304028748_n.jpg

萧志烽Hugo 从香港移民到南澳,曾经因为毕业后未能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一度陷入抑郁焦虑情绪。 Credit: supplied/ Hugo Siu

要点:
  • 新移民在抵澳后往往面对就业或学业挫折,抑郁或焦虑等健康隐患;
  • 有家庭医生分享,药物及辅导治疗可大大舒缓焦虑症病情;
  • 华人或碍于传统观念,较易忽略情绪健康管理。
游学海外攻读大学学位、获得专业学历、毕业后一展所长、融入社会落地生根。以上描述,是不少国际学生或移民心目中的“澳洲梦”。然而,从香港移民到南澳阿德莱德的萧志烽Hugo,融入澳大利亚的道路却崎岖得多。

Hugo于2004年来澳,并于2008年毕业于阿德莱德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不过,为争取一份和他学历相关的工作,却曾令他焦虑不已。 
可以说,我是毕业即失业。
南澳香港移民萧志烽
Hugo 说:“从2008年起,我有足足四年无法找到和我专业相关的工作。”
2畢業照.jpg
萧志烽在阿德莱德大学毕业后,足足四年无法找到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Credit: supplied/ Hugo Siu
Hugo坦言,社会人脉的不足、文化隔阂、缺乏本地工作经验等等,都是不少如他一样的国际毕业生所面对的困境。加上当年时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社会经济气氛悲观,尽管他有着相当高的专业学历,并一再寄出求职信,却总是回音渺渺。

他无奈道:“澳洲的雇主却往往优先聘请有本地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我足足寄出过百封求职信,但却连实习的机会也得不到。”
在经济的压力下,Hugo不得不转职为出租车司机,同时需在餐厅兼职打零工,才能勉强维持生计。由于迟迟未能找到可以一展抱负的工作,当时Hugo的情绪曾一度相当焦虑。

“我不抗拒开出租或餐厅的工作,但最令我心碎的是一次次寄出求职信,却一次次石沉大海。”
无可避免,思想会变得悲观,我甚至试过怀疑、否定自己。当时我就不断反复质疑,自己到底是否特别不济的一个。
南澳香港移民萧志烽
他又坦言:“想到家人辛辛苦苦提供学费多年,我就更加觉得自己难以面对父母的期望。” 

Hugo在压力最大的日子里,这些疑问不断萦绕在其脑中挥之不去。他经历过失眠、忧心、甚至试过有些日子,整天都没有出门,也不与人交谈。

虽然当时有严重的情绪压力,幸而Hugo尚未到抑郁或焦虑症的程度。在那段徬徨寻工的日子,他的太太黄静欣 Ching 一直陪伴着他,成为他倾诉的对象。

Hugo通过不断努力尝试、主动从事义工,拓宽社交圈子,在毕业四年后终于才如愿找到一份会计的工作,得以开展其专业生涯。现在他也回馈社区,在情绪健康方面协助在阿德莱德的新移民。
6 Joseph Chu.jpg
南澳澳亚基督教会举办针对新移民的活动。 Credit: supplied/ Joseph Chu
南澳澳亚基督教会执事朱伟国 Joseph 负责统筹的移民情绪健康讲座即将举行。Joseph 形容,Hugo的故事是不少国际留学生和新移民的写照。

他指出,初来乍到的移民,经济、就业和交友是影响他们情绪的最大压力来源,“我们见过比Hugo不幸的例子,有些个案因融入社会的道路崎岖,慢慢发展成抑郁、甚至走上绝路”。

焦虑症日见普遍

全科医生刘汉仁则从医学角度分析,他指出,因焦虑症状而求诊的人士,占其日常的门诊病人达三成之多,而且在疫情之后,求诊者更有上升的趋势。

遭焦虑症状困扰的人士往往并不了解自己的处境。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情况只短暂低潮,因而不愿寻求帮助。刘汉仁医生指出,在这方面,亲友的关心和鼓励,并及早求医,对处理问题至关重要。
4 GP劉漢仁.jpg
全科医生刘汉仁指出,遭焦虑症状困扰的人士,亲友的关心和鼓励,并及早求医,对处理问题至关重要。 Credit: supplied
他解释:“如果发现身边亲友突然性情大变、情绪波动、变得寡言、疲惫、失眠、食欲改变等,都可能是焦虑症的征兆,应鼓励他们尽早求医。”

他又强调,华人可能由于传统文化影响,对精神情绪健康或掉以轻心、或讳疾忌医,往往反而会令病情迅速恶化。

药物及辅导双管齐下

刘汉仁建议,怀疑自己受焦虑问题困扰的人士可先向全科医生求助,医生会先透过问卷调查作初步诊断,并根据个别情况开具处方药物及转介至心理专科或辅导机构,双管齐下进行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提升血清素的药物处方,以产生抗忧郁功效。”

“转介方面,精神专科属于国民保健Medicare的保障范围,每位求诊者可得到最多十次的心理学家Psychologist的面诊服务,支付的差额费用(gap fee)只为数十元。而另一治疗途径是通过辅导,部分费用可透过私人医疗保险获得回扣。”
5 輔導員譚穎詩.jpg
资深辅导员谭颖诗指出,辅导治疗的计划以人为本,以回应不同的情绪问题需求。 Credit: supplied
资深辅导员谭颖思则补充:“辅导员通过聆听和沟通,与求诊者一起合作,为他们的困境找出解决方案。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最了解自己的需要,所以治疗计划也是人人不同,去回应不同的情绪需求。”

刘汉仁医生指出:“很多病人在经过药物和辅导约六星期后,情况即有明显的好转。”

政府应提供更多协助

回顾当日的经历,Hugo和Ching呼吁政府应加强对国际学生及新移民的支援,从根本上协助他们免受抑郁或焦虑情绪困扰。
3 夫婦.jpg
萧志烽 Hugo 在南澳徬徨寻工日子,幸好有太太黄静欣 Ching一直陪伴。 Credit: supplied/ Hugo Siu
Ching还分享道:“正是因为新移民对澳洲的生活不熟悉,相对之下在寻工、求学方面都是较弱势的一群。我们希望政府能在政策层面提供更多帮助。”

“例如政府可提供资源设立说少数族裔语言的热线电话,而非只单纯提供传译服务。这样,移民在遇有疑难的时候可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查询,而不必依靠民间自发的志愿或宗教团体。”

Hugo也补充:“政府希望吸引外来移民,不能单纯增加签证配额,更要考虑以政策或实质支援,鼓励雇主聘用他们。如能缩短新移民来澳后的调适时间,他们就能尽早在其专业岗位上为澳洲作出贡献。”
移民也应该相信自己的才能,多主动拓宽社交圈子,不断尝试,总会找到位置,成为澳洲大家庭的一员。
南澳香港移民萧志烽
,介绍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及医学和药物知识。

寻求心理健康紧急支援,可以打 13 11 14,或 BeyondBlue 热线电话 1300 22 4636 。

也可以浏览多元文化心理健康项目,为多元化背景人士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及机构。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

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Published 28 July 2023 9:05pm
By Daniel Chi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