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雪梨拍卖破纪录 应如何准备明年入市或换屋?

市场上各种因素似乎均利好楼市,准入市或换屋人士应该如何准备?

property market

Sydney property market records it busiest December. Source: ABC Australia

要点:

  • 今年12月雪梨拍卖市场畅旺,宗数是去年同期近4倍。
  • 专家认为,疫情改变了置业者的物业地点和种类选择。
  • 贷款能力提高令首置者变得进取,而留学生旺区可能有平货。

地产传媒兼中介网站Realestate.com.au,本月是雪梨历来的12月之中,拍卖宗数最多的一个月。圣诞节之前一星期,拍卖宗数(824宗)是去年同期的接近4倍(216宗)。本月最繁忙的一日是12月12日,有超过1,000间屋拍卖。

按照传统,楼市在11月底已进入休假状态,待1月的澳洲日后才恢复。然而,今年买卖家需求上升、国际封关、楼市畅旺等因素,推动了拍卖气氛。

Cooley Auction拍卖官Michael Garofolo认为,最大一个因素是羊群心理,「像我一样,人们惊觉9月和10月楼市之强劲,所以想把他们的房屋推出市场。他们认为现在是时候出售,想拿回现金。」

Realestate.com.au首席经济师Nerida Conisbee表示,新州的拍卖市场是全国最强,「年底的强劲(拍卖宗数)意味明年将会有快速的开始。」


圣诞节前拍卖宗数(去年/今年)

  • 维州(366/1,204)
  • 新州(216/824)
  • 昆州(89/240)
  • 南澳(61/127)
  • 首都领地(37/80)
  • 西澳(14/24)
  • 北领地(2/4)
  • 塔州(1/2)
  • 总数(786/2505)
*数据来源:Realestate.com.au


另一地产传媒兼中介网站Domain,在中分析了首次置业、细屋搬大屋等准入市人士可以如何准备明年「返来就郁」。

置业选择有变

经过一年的疫症,置业选择也跟以前不一样。

投资管理公司AMP Capital首席经济师Shane Oliver表示:「新冠病毒疫症改变了人们的态度,由想买住宅单位改为买独立屋、由想住内城区变为乡镇中心,这跟过去20年的趋势不同。在家工作将会是持续的趋势,意味人们对居住地点的约束较小。」
在做其他决定之前,准入市或想换楼的人,需明白自己的借贷能力。政府的介入政策,不只阻止了楼价大跌,还令一些贷款机构提供低于2厘的利率,易于借钱推高了楼价。

贷款能力提高

房贷经纪公司Wealthful创办人Chris Bates说:「现实是由于审核贷款利率(assessment rates)下降,人们的借贷能力可能提高。人们将会开始扩大(打算购买的房屋的价格范围),一般借较少按揭的保守人士,正希望变得进取。」

他又认为,升级自住房屋可能会因为未来楼价上升,而改善其财政状况,「如果你负担得起2%还款(利率),你在财政上可能会获得回报,因为你正获得更好的资产,那将会补偿未来你将支付的额外利息。」

对于首次置业人士,AMP Capital的Oliver说,由于政府推出多项鼓励措施,他们可以获得较好的交易。

这些措施包括:(First Home Loan Deposit Scheme),买家可以支付少于两成首期,同时不用缴交按揭保险费,意味他们可以储较少首期便买到楼。

留学生旺区执平货?

Oliver又认为,首置者可以考虑楼价受压的地区,「在一些地区,你可能要付出较去年更多的钱。然而,如果你调整心态,看看那些因留学生和移民减少而受较大打击的地区,便可能执到平货。」
不过,Bates提醒,首置者要保持耐性,因为担心「错过上车机会,可能导致你买到不适当的房屋,它们的价值停滞不前。

「永远都要购买可以升值的资产。如果一直要选择,牺牲地点也不要牺牲资产的质素。确保那间屋真的适合自住市场,最好符合家用市场。」

考虑转按悭利息

过去18个月已减息6次,这令借贷者定期检视财政状况变得重要。

大银行提供低于2厘的房贷利率,令转按的业主可以锁定利率长达4年,但前提是要了解违约罚约金额。此外,将贷款转为部份固定、部份浮动,令借贷者更加灵活,而且目前的利率也不见得会大跌。

Bates说,多年前置业的人,他们的贷款组合可能已过时和不适合,相比新客户,他们的利息支出差距愈来愈大,「即使只是过了两年,你的利率已经可以差过市场30个基点,而银行也很不想告诉你。」

「我会在(借贷)12个月后回去银行(看看有没有较好的转按优惠)。」

*以上专家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台立场。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或订阅


分享
Published 24 December 2020 11:00am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