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俄罗斯联同中国动用否决权,否决由土耳其及伊拉克运送救援物资到 400 万名叙利亚平民的手上。
有关援助决议,是由科威特、德国及比利时共同起草,要求延长对叙利亚作出之跨境援助措施 12 个月。但俄罗斯仅愿意批准延长六个月,并提出另一份草拟文本。
安理会其余 13 个成员国均投票支持决议,但俄罗斯及中国动用否决权,令决议案最终无法获得通过。
READ MORE

中俄聯手提聯合國決議 終止部份對北韓制裁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表示,对于俄罗斯同中国嘅决定,感到难以置信。
她说:「对于中俄两国否决决议案感到震惊,这样不但罗莽、不负责任及残酷,更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克拉夫特指,目前有 400 万名在叙利亚人民正透过联合国的跨境援助机制获得药物、帐篷及粮食。她说:「实在难以想像任何理由,一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竟然会削减为脆弱的叙利亚平民所提供的重要援助。」
报导,叙利亚自 2011 年爆发内战至今,今次是俄罗斯第 14 次否决安理会针对叙利亚的决议案,亦为最近四个月内第二次在处理人道局势时动用否决权。
引述新华社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星期四(19 日)在会上表示,政治解决是改善叙利亚人道局势的根本手段,强调中方支持联合国推动达成兼顾各方关切的政治解决方案。

A file image of a wife of an IS fighter with her children at the al-Hawl camp in northeastern Syria on 3 June 2019. Source: AAP
他指,目前叙利亚仍有大量民众需要人道救援,又指叙利亚人道局势同政治、安全、反恐形势等息息相关,解决人道问题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
吴海涛表示,应加大人道救援力度,解除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促成难民及流离失所者能重返家园,并支持叙利亚政府开展战后重建。他表示,中方已向叙利亚提供食物、医药、公共交通工具、人力资源培训等援助,愿为叙经济社会重建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但他同时亦指出,安理会已就延长叙利亚跨境人道救援的问题进行多次讨论,中方总体上对跨境人道救援机制持保留态度,认为跨境人道救援机制是在特定形势下采取的特殊救援方式,应结合地面形势发展进行评估和调整。
吴海涛认为,叙利亚政府应负上改善当地人道局势的主要责任。
READ MORE

中俄間諜布魯塞爾活動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