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骗增四成!七成骗款受害人讲普通话

数字显示,今年电话骗案骗徒合共成功诱骗受害者交出接近九百万元,其中大部份骗徒均冒认为政府部门。

Phone scams

Source: Getty Images

要点:

  • ACCC 今年至今接获接近二万宗诈骗举报,较去年全年急增四成。
  • 74% 骗款来自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受害者;骗徒一般无从政府部门等机关。
  • 公署指,诈骗行为对年轻人造成严重金钱及情感伤害。
澳洲竞争及消费者公署(ACCC)表示,截至目前为止,该署骗案监察部门 Scamwatch 今年至今已收到超过 18,000 宗欺诈个案举报,较 2019 年全年急增四成。

公署指出,大部份骗案都是看准受害人一般遵照权威指示的本能,或出于对威吓的恐惧心态,作出欺诈行为。这些骗案主要透过电话进行,并冒充各个政府部门的官员,包括警方、澳洲税务局官员或其他政府调查机关。

受害者当中,24 岁或以下人士由于其与威吓的诈骗行为合共损失超过 410 万元。而女性受害人的损失金额亦是男性受骗者的三倍。

竞争及消费者公署副主席里卡德(Delia Rickard)星期一(10 月 26 日)在一份声明中指:「令人极为忧虑的是,基于威吓的诈骗行为,对于年轻人造成极度严重的情感及财政损失。」
公署又指,今年迄今被骗去的超过 880 万元款项中,有 74%(超过 650 万元)均是针对本地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受害者取得。骗徒一般冒充中国大使馆、警方或其他政府官员等机关。

里卡德表示:「基于威吓的诈骗行为,不合比例地影响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士,其中包括国际留学生。他们可能并不完全认识澳洲的法律。」

Scamwatch 表示,以电话录音冒充政府机关致电受害人的情况有上升的趋势。这些电话一般冒充联邦内政部或澳洲服务部(Services Australia)局方,声称受害人现正受查,并要求对方「按 1 字」直接与调查人员联络。

竞争及消费者公署副主席里卡德提醒公众,政府部门绝对不会以预录讯息致电居民,或威吓民众可能会面临即时逮捕。

若要了解更多关于诈骗行为的资讯,可访阅网页,其中包括的资讯。消费者亦可下载 ACCC 以十种不同语言写成的,进一步认识欺诈手法;
在澳洲,所有人必须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离。

目前可在澳洲多个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测试。如出现伤风或感冒症状,应致电家庭医生或拨打 1800 020 080 致电「全国新冠病毒健康资讯热线」,以安排进行测试

联邦政府推出的追踪新冠病毒的应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机中的应用程式商店下载

SBS 致力为澳洲多元社区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资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最新报导,请前往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或订阅


分享
Published 26 October 2020 12:00pm
By Winmas Yu
Source: AAP,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