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作家、笔名「金庸」的查良镛昨日离世,享年 94 岁。据悉,昨日下午,他在亲友的陪伴下,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
查良镛于 1924 年 3 月 10 日生于中国浙江海宁市,为徐志摩表弟,1948 年移居香港。
查良镛儿子查传倜在社交媒体留言,感谢各方好友慰问,抱歉未能即时接听电话及短信。在香港,查良镛的多名好友及多位知名人士亦纷纷表示哀悼。
报道,查传倜在微信上载查良镛生前图片,并且配上语句:
有容乃大侠客情,无欲则刚论政坛,看破放下五蕴空,含笑驾鹤倚天飞。
「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当中不少亦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作品,甚至电脑游戏。

Source: CNA
1959 年创立《明报》
后来金庸不满《大公报》政治色彩浓厚,不能够发表反对「大跃进」运动路线的意见,他认为这违反自己做新闻工作者的本意,所以在1957 年离开《大公报》 。
1959 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新加坡《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除了连载武侠小说,《明报》刊登的由金庸撰写的社论也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国大陆正经历动荡不安的1960、70 年代,《明报》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也满足了香港人对大陆资讯的诉求。
明报报业集团发表声明表示,《明报》全体成员对此深感惋惜及难过,对查良镛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集团表示,查良镛是明报报业集团主席张晓卿丹斯里拿督的好友,《明报》在新闻业打拼多年,迈向一甲子,如非当年查良镛不怕艰辛,殚精竭虑,以一支健笔打出名堂,无以臻此。
各方悼念
查良镛在80 年代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但在1989 年「六四事件」发生后,与李柱铭和另一位民主派元老司徒华分别辞任起草委员。
然而,查良镛在1988 年与商人草委查济民提出了以选举团选举香港行政长官、限制立法会直选议席数目的「双查方案」引起民主派不满,也最终经修改后成为了沿用至今,由选举委员会产生香港特首制度。
「除了我跟华叔(司徒华)在全力争取民主外,他应该是第三个了……(争取普选失败)那不关查先生的事,他也尽力了。 」
李柱铭形容,金庸是一位斯文、认真、投入、负责的人。
香港作家倪匡表示,查良镛对文学的贡献不止在于香港,并以「金庸小说,天下第一,古今中外,无出其右」16 个字,总结对方成就。他认为,即使对方去世,留下来的作品会「万岁万岁地流传下去」。
另一名作家陶杰则表示,受查良镛的启发,坚持写作至今,形容查良镛是中国近300 年来最杰出的文人,一生的成就不止在小说创作,在报业的贡献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他表示,查良镛的三点坚持,包括要有原则、有分寸和有底线,是最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Source: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