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17日是“澳洲公民日”,这个2001年设立的日子至今已20周年。这一节日的原意,是给所有澳洲人认真思考澳洲公民身份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身为公民的责任与权利。
根据内政部网站,无论澳洲公民身份是世袭抑或是自行申请而获得,这一天也给予澳洲人一个机会、为身为公民而自豪、赞美民主价值,以及思考澳洲人的凝聚力从何而来。
在这一天,内政部和各地方议会举办特别的入籍仪式等活动。当局也鼓励学校、组织和社区团体在这一天举办相关的特别活动。

Defence personnel march past with the Australian flag at an Australia Day Citizenship Ceremony and Flag Raising event in Canberra, Saturday, January 26, 2019. Source: AAP
入籍的可能途径
要成为澳洲公民(Australian citizen)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归化(by conferral)、二是世袭(by descent)、三是被领养(by adoption)、四是恢复国籍(resume citizenship)。
成年的移民人士很多是通过归化来成为澳洲公民。按照目前法例,申请入籍前4年,必须持有有效签证在澳洲居住满4年,且期间离境不得超过一年,并且在申请入籍前一年拥有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身份,期间不准离境超过90天。
笔者去年中提交入籍申请后,今年1月28日下午约3点收到内政部的考试及面试通知。通知上原定的日子是在近一个月后,但我运用了一个官方的小功能,提前完成面试。
面试改期
虽然内政部安排了一个面试时间给申请人,但在面试通知书上列明了一个“如果你无法出席”的项目,提醒申请人“如果你无法在预约时间出席,你可以到网上改期,网址是appointments.homeaffairs.gov.au”。
在改期网站上,申请人需输入面试通知书上的客户编号(Client ID)和申请人的姓氏。
然而,可选择的日期可以是早于内政部原先安排的某个日期。
记者登录后发现,网站上有一个月历,列明未来一段日子可供预约的日期和时间。记者发现最快可选次日早上9点55分,便立即选了该时段。不久后便收到内政部邮件通知和新的面试通知书。

The Home Affairs website for citizenship applicants to reschedule interview appointment. Source: SBS
准备文件
通知书除了告知日期、时间、地点外,也会提醒申请人要携带的文件(必须是原件,包括出生证明),具体包括:
- 证明出生时姓名、日期和姓名的文件;
- 曾更改姓名的文件;
- 有申请人照片和签名的文件;
- 住址证明;
- 首次入境澳洲的证明及现有国籍的证明等。
面试当天,记者准时抵达位于悉尼市中心的内政部办事处。信上表示全程需时约2小时。不过,实际时间因人而异,记者只花了约40分钟。
整个程序首先由一名职员检查记者的身份证明文件,以确认身份。之后记者被分派到另一个柜台见移民官。
考试过程
移民官检查了记者的驾照、出生证明和护照等,并询问了有没有曾经犯法等问题。之后便安排了一台平板电脑给记者,让记者坐到另一端一排面向玻璃墙的位置,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入籍考试。
考试一共有20题选择题,限时45分钟,期间不能阅读、聊天,也不能抄袭其他考生的答案。

The Home Affairs office for citizenship interview and test in Sydney. Source: SBS
事实上,由于考试并非数名考生同步进行,有点像考驾照笔试,而且不少人很快便完成,当时记者身旁的数个座位根本没有其他考生。
考试最少答中75%才合格,其中最后5题为澳洲价值观问题,只要错一题便不合格。
READ MORE

澳洲公民入籍测试练习题(2020年11月版)
平板电脑上有显示考试剩余时间,记者约花了4分钟即完成考试。完成后即时显示成绩。
全部考试答案都可以在内政部出版的《澳洲公民身份:我们的共同纽带》网上小册子找到。该小册子设有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等多种英语以外语言的版本。
完成考试后即可把平板电脑交还移民官,整个面试及考试即完结。记者一共花了约4分钟。
记者在当晚登录内政部移民事务网站ImmiAccount,发现入籍申请状况已改成“已批准”。
入籍仪式
约3个多月后的5月初,记者收到所居住地区的市议会的电邮,通知一个月后可参加入籍仪式,但这次并没有“改期功能”,只附有一个网站要求申请人回答是否出席这场仪式。如果不出席的话,市议会之后会再询问是否参加其后举行的仪式。
内政部网站表示,参加入籍仪式是大部分人成为澳洲公民的最后一步,除个别指定人士可获豁免外,其余入籍申请人均须参加。一般情况下,在入籍申请获批准后12个月内须参加仪式,否则当局有权取消申请。
入籍仪式当日,记者带邮件邀请函到场登记。所属选区的联邦议员和市长均有出席。市长表示因疫情关系,取消了以往招待的茶点。此外,疫情下记者也只获准带一名亲友出席。
在议员及市长发言后,与记者想像的不同,当天唱国歌和宣誓均是留在自己的座位上,所有人一同站着完成。只有领取入籍证书时才走到讲台前,领取后再上台与市长和议员逐一合照。下台后工作人员带领到会场旁的摊位,填写选民登记表。
历时多年的入籍之路终于完结。记者也是悉尼此次封城前最后一批可参与面对面入籍仪式的申请人之一。

Tanya Plibersek MP attended a citizenship ceremony in Sydney Town Hall in June 2021. Source: SBS
在封城后,市议会已暂停仪式,一如过往全国各地的数次封城期间,部分仪式改在网上进行。
一般审批要多久?
根据内政部网站资料,归化类的入籍申请个案,75%在12个月内完成(由申请到获批或拒批)、90%个案在14个月内完成。
75%个案在入籍申请获批后6个月内参加仪式,90%在8个月内参加。
由申请至参加仪式,75%个案在18个月内完成,90%在21个月内完成。
截至2021年7月31日,当局手上的归化类申请个案共有134808例。仅自7月1日至31日,当局收到12666份新申请。
*本文仅为记者个人经历,入籍申请细节或因人而异,不可替代专业移民意见。若需知晓专业意见,请联络内政部或咨询注册移民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