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有工开,我们拥有一个繁荣的国家。我们有工业丶有制造业,这些年我们却看到工业和制造业一间接一间倒闭。」
声称可夺得参议院6席的一国党 (One Nation) 创办人韩珍 (Pauline Hanson) 昨日与传媒会面,再度作出备受争议的言论。
《年代报》国家事务编辑Tony Wright撰文,认为韩珍将「乡愁」与「憎恨」混为一谈,甚至用「乡愁」来散播憎恨的种籽。
在1996年国会议说中,韩珍警告澳洲将会被亚洲人淹没。
文章说,这一次韩珍回来了,目标改成伊斯兰教徒,但最终目标仍然是多元文化主义。
文章引述韩珍,指「他们」-- 亚洲人与伊斯兰教徒 --- 夺取澳洲人的工作丶改变澳洲人的生活方式丶躲在《反歧视法》後面,蜂拥至社区,令房屋丶医院丶水源丶排水丶护老院和学校服务受压。
「他们将恐怖主义带到我们街头。」
韩珍说:「你问问雪梨居民,在Hurstville和一些地区,他们感到自己被亚洲人淹没。很多澳洲人感到亚洲人买下了很多一级农地丶房屋,你问问墨尔本人怎麽想。」
韩珍向质问她的记者说:「你可以站在这里质问我,因为我站出来悍卫我的文化丶我的生活方式。」
「每一天我到学校,看到澳洲国旗升起,这仍是我的骄傲,我会将这份骄傲带到国会,而你却批评我。」
文章作者反驳:「其实我们指责不是你的爱国,是你用无知来行骗。」
作者指,澳洲拥有1300万人口,是1971年的事。
韩珍当年17岁,是战後新生婴儿潮的人。作者反问:「那时候的澳洲,真的比现在更好吗?」文章指,许多年长一辈的澳洲人,对於澳洲的黄金时代记忆犹新; 但「乡愁」中黄金时代,可能被错误解读。
韩珍12岁在父母的炸鱼店工作,15岁离开学校,16岁嫁给一个来澳洲定居的波兰难民,育有两名子女,21岁离婚。
作者指,当时澳洲或许有制造业,但只是高关税下受保护的制造业,而且大量聘用移民劳工。当时只有3.8%澳洲人大学毕业。许多像韩珍一样的母亲,并无任何福利。
作者说,时代并不这样简单,像现在一样不简单。但许多的澳洲人,将会被韩珍的爱国主义面纱所误导。
READ MORE
【韓珍再起】反歧視專員: 我和我家人都是亞裔
READ MORE

報道: 兩政黨夾擊韓珍任期或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