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人社群而设的友谊计划

Compeer Friendship Program (暂译「友谊计划」)将推广至华人社群,让更多受到精神健康困扰的华人得到帮助。

Compeer extends the program to chinese communities

Source: Pixabay/mohamed_hassan

Compeer是什么?

Compeer由美国于1973年创立,1995年由社福机构St. Vincent de Paul Society (SVDP)带到澳洲。Compeer计划由人际关系入手,协助受精神健康困扰的人士(「朋友」)与其他人建立友谊,重新适应社会,克服社交退缩。Compeer的精神健康护士会根据年龄、性别、兴趣、为每位「朋友」配对一位义工。在接下来的十二个月,朋友和义工会定期见面,一起饮咖啡和谈天、打波或参与Compeer的活动。透过各类社交活动提高自信,打破自我孤立,重新适应社会。

Compeer将推广至华人社群

SVDP所办的Compeer服务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包括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澳洲人,也一直有招揽懂得英语以外语言的义工。这一次SVDP获得资助将计划进一步推广至多元文化及语言社群(CALD),而华人社群为第一个受惠社群。

精神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颇为普遍。有研究显示,每年每五名澳洲人之中,就有一人受精神病患所困扰,而有更多人曾经受过社会歧视。Compeer计划统筹员陈智颖博士向SBS广东话表示,华人社会对精神病或精神困扰很忌讳,加深在这类人士身上的负面标签。而华人习惯报喜不报忧,令有需要的人隠瞒病情。
Dr Bibiana Chan
Dr Bibiana Chan Source: SBS
陈博士表示在华人社群推广Compeer计划的其中一个挑战是调节Compeer朋友对计划的期望,因为不少Compeer朋友把义工当作另一个专业人员而不是新朋友,令计划过程达不到预期效果,以建立新的友谊并从中提高自信和重新融入社会。另外,由于华人社群文化令有需要人士不主动求助,使得目前求助数字有可能比实际有需要的人士数目为低。可幸的是,由于华人普遍对医生十分尊敬并存有信任,是以对着家庭医生,可能比对着家人更容易透露自己有各种生理症状,如头痛或失眠。假如遇上家庭医生直接查询情绪最近是否受到压力,对方有更大可能说出自己的情况,从而令有需要的人早一点得到帮助。

三方合作 缺一不可

专业人员、义工和朋友是Compeer计划成功的三个重要支柱。而为了令计划成功推广至华人社群,陈博士积极接触各个澳华医疗专业组织,同时寻找懂得广东话或普通话的专业人员和义工。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华人Compeer朋友,以其母语沟通可减少误会,也可促进朋友和义工或专业人员建立信任。

如果你年满十八岁,又对这个友谊计划有兴趣的话,就可以申请成为义工。有人或会果担心不知道是否能胜任工作。其实,每位成功获选的义工都要先参与Compeer的培训,而如在计划进行期间有任何问题的话,Compeer亦会提供协助。陈博士亦鼓励曾经经历精神困扰的人成为义工,以其自身经验启发其他有需要人士成为Compeer朋友。虽然计划要求Compeer朋友及其义工在十二个月内定期见面,但不少例子是Compeer朋友及其义工在过程中建立真摰友谊,不会因十二个月的要求过去了而结束。而Compeer朋友在十二个月后也会成为Compeer的「旧生」,仍可参与Compeer举办的一些聚会,如圣诞联欢会。

义工的意外收获

郑少波三年多前成为Compeer义工。郑先生在十多年前移居澳洲,曾经经历抑郁低潮,但在康复后,他开始积极找机会帮助和他一样有类似经验的人。本身是品质工程师的郑先生,除了在工余时间参与红十字会和SVDP义工工作,也是一位电话辅导员和人生教练。
Christopher Cheng
Christopher Cheng shared his experience as Compeer volunteer Source: Christopher Cheng
郑先生向SBS广东话表示,成为Compeer义工最大得着是能够与Compeer朋友建立真摰友谊。他和他的朋友会一起打保龄球、桌球,也曾一起看电影。即使是十二个月的计划完结后,他们仍保持联络,关心对方。

任何人如希望成为Compeer一份子,可参阅Compeer澳洲网址www.compeer.org.au。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




分享
Published 19 December 2018 10:20am
Updated 28 December 2018 1:05am
By Louisa Wo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