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罗兴亚裔人权活动家沙安华(Anwar Sha)的姐姐及其三个年幼的女儿沦为船上难民,生死未卜。
在5年前逃避缅甸境内的血腥镇压后,她们于11月29日冒险踏上一艘摇晃破旧的木船,逃离孟加拉考克斯巴扎尔(Cox's Bazar)环境恶劣的难民营。
沙安华于上周收到消息,约有200名罗兴亚穆斯林难民被困于安达曼海,他的姐姐芭甘(Zahida Bagum)及其年龄只有8至12岁的女儿,正身在船上。
她们已于该艘无动力的船只中随水漂流数星期,粮水都已耗尽。据报有多达20人已死于脱水和饥饿,或遇溺身亡。
与此同时,58名罗兴亚穆斯林男子在投奔怒海数星期后,终于于圣诞节当天在印尼北部亚齐省(Aceh)靠岸。他们均饥肠辘辘,相当虚弱。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其他更多船只与他们一同出海、是否包括仍然在海面飘荡的妇孺。
印尼并非1951年联合国《难民地位公约》的缔约国,但该国于2016年签署了一条总统法令,提供法律框架以帮助在其海岸线附近遇难的船只,并允许船民上岸。
联合国难民署已呼吁周边国家开展救援任务。
“联合国难民署再次呼吁,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各国应根据相关法例要求和人道主义传统,营救船上的难民并允许他们安全上岸。”
现已为澳大利亚公民的沙安华于2000年以政治难民身份抵澳,他坦言姐姐和侄女们音讯杳然,生死未卜。
“我只听说她们大约一周前,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某个水域。”
对于孤注一掷、投奔怒海的亲人,他忧心忡忡,担心她们的生命安全。
“我们无法和她们联络上,情况相当严峻。”
大约一周前,50多岁的芭甘通过卫星电话与她在马来西亚的丈夫简短通话,但他并不知道她的确切位置。她和丈夫通话中满载了她绝望和泪水,亟待救援。
她在通话中说:“我们快要葬身大海了,这里没食物,也没有水。你们还在犹豫什么?请求你们尽快协助我们。”
“孩子们已不能开口说话,他们太虚弱了。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必须互相帮助。”
42岁的沙安华是澳大利亚缅甸罗兴亚社区的倡议者。数十年来,罗兴亚穆斯林一直受到缅甸军政府和信奉佛教的民族主义者迫害,被迫迁移到穆斯林占多数的其他东南亚国家。
2017年,一场血腥的种族灭绝危机迫使大多数人迁往考克斯巴扎尔,但那里生活条件恶劣,罗兴亚人也常遭受剥削。
澳大利亚伊斯兰委员会联合会(Australian Federation of Islamic Councils)首席执行官查德(Keysar Trad)上星期去信总理,至今未获回覆。
该联合会促请联邦政府与印尼磋商,营救漂流海中的罗兴亚难民,并为他们寻求安全的栖所。
查德坦言感到失望:“在成为总理之前,阿巴尼斯办公室一向都迅速回应查询,因此我感到失望。莫里森政府(当时)反应也非常迅速。”
总理办公室未回应事件。内政部长克莱尔·奥尼尔(Clare O'Neil)则表示,政府不评论个别“行动部署”。
查德强调,政府援助至关重要。
“这些绝望的群众,正为生命和生计挺而走险。”
联合国难民署表示:“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我们一再呼吁营救和漂流在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的难民安全靠岸,却没有获得重视。”
“已有多份报道指出,至少数十人已在这场浩劫中无辜丧生。”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Ra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