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澳洲各州政府在公布新冠病毒死亡个案时,并无区分死者是「死于」还是「带有」病毒。
- 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这个区分对公众对疫情的了解及医疗界的反应措施十分重要。
- 政府专家则说,确定死因并非容易的事,而这不能用来淡化新冠病毒对病人的严重影响。
两人在文中表示,澳洲各州和联邦政府每日公布的新冠病毒死亡和确诊人数,被用来公共卫生政策控制疫情的功效。然而,现时各州政府的数据并无区分死者的「死因」是染上新冠病毒,抑或纯粹死亡时身上带有该病毒,未知联邦政府有否区分。
他们说,区分两项数据,对公众理解病毒实际影响和医疗界对疫情的反应措施,都是有必要的,「当我们知道谁人因为已有病症而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公共卫生应变措施可以更有效针对和保护潜在脆弱人士和社区。」
文章强调,他们并非淡化病毒的严重性,而是认为成功的公共卫生介入措施,需要开放地传播死亡的因果关系,尤其是在大流行疫症期间,故需要透明的点算及报告死亡病人的方法。
死因并非简单明了
联邦副首席卫生官科茨沃思(Nick Coatsworth )本周回应记者提问时,承认界定死因是复杂的。
他说:「我记得自己做初级医生时尝试签发死亡证──这不是容易的事……我不认为、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这是淡化新冠病毒对具已有疾病人士的严重影响的原因。」
Trabsky和Hempton的文章提到,区分死者是「死于」还是「带有」新冠病毒,需要对死因做更复杂的调查,不能单凭死前的新冠病毒阳性结果便断定。
他们举例说,维州最近有一名20多岁男子染有新冠病毒后死亡,被广泛报道为「澳洲最年轻的新冠病毒死者」,当局正调查他是死于新冠病毒,抑或该病毒对其死因只有较小的影响。
据《雪梨晨锋报》报道,该男子在8月14日纳入维州的新冠病毒死亡人数,但直至8月28日仍没纳入联邦的人数。
文件写道,一般而言,当一个人死后,医生会判断其死因、填写「死因证明书」,并通知州或领地的生死注册处。在一些情况下,会由死因裁判官说明死因,但他们通常是调查突然、非自然、暴力、意外或者医疗程序时或之后死亡的个案。
在死因研讯开始时,一个人的死因尚未确定。有时死因可能有多个,又有时可能因为有更多资料而随时间改变。
真正死亡率成谜
两人认为,澳洲政府没有区分死于是「死于」还是「带有」新冠病毒,使真正的死亡率难以确定,而且将来可能会改变。举例说,8月31日维州公布之前24小时只有8人死于新冠病毒,但同时加上之前未计算的33宗。
根据维州首席卫生官萨顿(Brett Sutton)的说法,这是因为老人院之前报告死亡数字的方法,以及维州和联邦之前的报告方法不一致所致。两人称,维州和联邦在解释上述差异时,缺乏透明度。
老年护理服务部长科尔贝克(Richard Colbeck)表示,数据收集和报告延误,是这差异的主因。
Trabsky和Hempton的文章表示,据报维州和联邦正合作统一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报告要求。然而,可能还要数月甚至数年才有详细的死亡数据可以分析。
目前可在澳洲多个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测试。如出现伤风或感冒症状,应致电家庭医生或拨打 1800 020 080 致电「全国新冠病毒健康资讯热线」,以安排进行测试。
联邦政府推出的追踪新冠病毒的应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机中的应用程式商店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