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于本周二对中国旅行建议做出了修改,但仍保持了第四级“不要前往”警告。
“该地政府曾因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名羁押外籍人员。澳大利亚人有遭遇随意羁押的风险。不要前往中国,”这份建议中写道。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贾斯汀·费雪(Justin Fischer)于2004年起在广州居住。
他是国际艺术展会“艺术广东”的策展人,也是南华中澳商会(China-Australia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的董事会成员。
“我已经在中国住了16年了,我明白政治上的敏感性,但我不觉得住在这里有什么问题,”他说。
“当然,跟澳大利亚相比这里有更多的规定和管理需要遵从,但你只需要学着适应就好,对我而言完全不成问题。”
费雪说,他认识的在中国居住的澳洲朋友中大约有一半都计划继续留在中国。

A man wearing a protection mask crosses a bridge in Guangzhou, China. Source: EPA
但他也说,有人正在考虑回国,部分是因为新冠大流行,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两国关系日益紧张。
联邦政府新的旅行警告也让澳洲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开始重新考虑他们在中国的贸易。
疫情之前,运营着一家有机婴幼儿护肤产品公司的凯瑟琳·瑟维希欧(Catherine Cervasio)会定期前往中国。她的公司有产品出口到那里。
“我大概每四到六周就要去一趟中国,除了在那里卖产品以外,我还参与了很多教育性的工作室,”她说。
她表示,新的旅行建议让她对在国界开放后前往中国这件事有所顾虑。
“出这种建议肯定是有原因的。是为了让我们注意,让我们更加小心……所以它会影响到我的旅行决定,”她说。

Aromababy founder Catherine Cervasio was a regular traveller to the Chinese mainland. Source: Supplied
“但到头来……出差是建立伙伴关系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不只是中国。”
澳大利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席大卫·托马斯(David Thomas)说,这项旅行建议并没有吓退已经在中国有生意的澳洲人。
“我今天一直跟在中国的澳洲人交流……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个旅行警告而害怕,”他说。
他坚称,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商业关系对澳洲经济疫情后的复苏至关重要。
“我认为我们需要把政治因素从商业中剔除,”托马斯说。
“我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会面对一些非常严重的经济问题,我们必须在全球寻找可以进行贸易的市场,而中国对和澳洲做生意这件事持非常开放的态度。”
这项新的旅行警告得到了学者冯崇义的支持,他在三年前曾被中国当局拒绝离境,并遭到中国国家安全部门的问话。
他说,鉴于北京曾多次使用“人质外交”,这项警告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羁押或者逮捕外国人,并以此为砝码,要求外国政府屈服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经济要求,”他告诉SBS新闻。
在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中,中国驻澳大使馆的一名发言人称这份警告“可笑”。

Dr Feng Chongyi was briefly detained by Chinese authorities in 2017. Source: Supplied: Twitter
“我们注意到,澳方日前更新关于中国的旅行提醒,其中声称中国可能存在所谓拘留风险的说法,是可笑的,完全是虚假信息。”
“当然,从事诸如贩卖毒品、间谍等违法活动的,都会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依法受到处理。”
过去的六个月中,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在恶化。
澳大利亚政府在饱受争议的香港国安法施行后,提出了为香港居民提供“避风港签证”的计划。
澳籍华人作家杨恒均被中国政府羁押一事也是两国间争议的一点。
澳洲官员也对中国羁押加拿大籍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和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表示担忧。两人在6月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
当被问到关于这一旅行建议变化的问题时,总理莫里森表示他没有参与有关决定,但他也说这样的变动是例行公事。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此事的报告,但旅行警告是会时不时变动的,这一次就是由有关部门的官员们做出的更新,”莫里森说。